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38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教育   36373篇
科学研究   5300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941篇
综合类   909篇
文化理论   234篇
信息传播   1933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456篇
  2017年   793篇
  2016年   1048篇
  2015年   1522篇
  2014年   3264篇
  2013年   3391篇
  2012年   3918篇
  2011年   4047篇
  2010年   3323篇
  2009年   3190篇
  2008年   3490篇
  2007年   2496篇
  2006年   1873篇
  2005年   1757篇
  2004年   1754篇
  2003年   1886篇
  2002年   1628篇
  2001年   1441篇
  2000年   1026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人才要求 ,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2.
创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应始终高扬的旗帜。无庸讳言,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教师也缺乏创新精神。以作文教学为例,指导学生作文多是从文出发,就文谈文,无外乎是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结构,某某类作文该如何写,某某型作文该有几段几步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43.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维教授说: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任何组织得以生存或具有永久竞争力,关键在于组织能够获得互补性的知识、资产和组织的荣誉,这样的组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队是致力于共同目标而相互分工协作、承担一定职责、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整体功效远远超过个体的潜能之和,起到了“1+1〉2”的功效。团队管理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的企业开始盛行,进入九十年代团队理论在中国的企业逐渐开始运用。企业团队经营的理念值得学校管理者借鉴和运用。中小学虽然有别于一般的企业,但学校组织同样需要人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当今学校面临着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各种社会压力。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矛盾更需要学校成员通力合作去解决。  相似文献   
4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来源于老师平常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细节中出新意。  相似文献   
45.
西岭的四季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独到的阐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  相似文献   
46.
浅谈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和民族不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如何落实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真正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变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7.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拿握捕捉新的知识信息的能力,为了给学生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其对变化多端的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教育观念高度看人素质教育,我院人素质教育体现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上,努力营造化素质氛围,积极开设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旨意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知识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能力系统的四个方面独具的优势与功能,指出为把高校图书馆办成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摇篮,应当以科学的创新精神从三个方面加强提高高校图书馆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功能.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