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题内容认知:本主题包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国民党的统治”和“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两大内容。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政党以及资产阶级政权及统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52.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消灭日本关东军,其主要目的是使东北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和东方安全屏障。作为签署中苏条约的对应条件,斯大林向美国人和蒋介石许诺,东北的行政权将交给国民政府,而苏军则在3个月内撤离中国,希望以此换取中国政府的对苏友好立场。但是,无论从意识形态出发还是着眼于地缘政治,斯大林对蒋介石及其支持者美国,既不放心也不信任。所  相似文献   
53.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54.
提出“身国共治”既是道教养生的重要范式,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理念,并以道教经典与重要人物为线索展现了道教“身国共治”思想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55.
56.
陈文英 《天中学刊》2002,17(1):94-97
苏联为了其在华利益,积极拉拢、扶植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主张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组。苏联派为孙中山首席政治顾问的鲍罗廷认真贯彻苏联对华战略,努力争取孙中山及国民党左派的支持,多方协调国共关系,在国民党改组的筹备,宣言、党章、党纲的起草等诸方面,起着非常大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并推动了国民党与苏联联盟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
王标 《湖北档案》2013,(12):35-37
颜惠庆,字骏人,1877年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牧师家庭。1906年,颜惠庆参加清政府首次游学欧美毕业生考试,名列第二,赐进士出身。1908年他自荐随伍廷芳出使美国,从此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  相似文献   
58.
韦泱 《出版史料》2012,(3):99-104
在香港创刊 《小说》系月刊,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一日创刊于香港,设“编辑委员会”,有茅盾、巴人、葛琴、孟超、蒋牧良、周而复、以群、适夷八人,督印人为楼逸(即楼适夷)。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内战烽火燃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狗急跳墙,加紧迫害国统区的进步文化人士,党组织立即组织疏散撤退工作,  相似文献   
59.
正第七枚金陵春晓当庐山飞瀑、黄山奇峰还在人们脑际萦回,长江已不停息地来到了江苏。这里,大江划出了江南与苏北。这是因长江滋润而在中国东部生成的一块富庶的鱼米之乡。一片俏丽雅秀的梅花跳跃到人们眼帘。有诗人说过: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寒冬盛开的梅花,是报春的美丽花信,也是与春天一起欢笑的美好花朵。在江南的南京和无锡,皆有"梅园"。在南京,一个以梅命名的"梅园",是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后的国共谈判中居住的"梅园新村"。那里的梅花,报道了金陵春晓,  相似文献   
60.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重大的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从"延安协定"的签订到"重庆谈判",他分别采取了"促蒋联共""扶蒋压共""支蒋反共"的调处政策,但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陶醉于商业野心和救世主使命的美国人对中国有天然的优越感;二是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形态使美国政府无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中共的独立性;再加上赫尔利本人刚愎自用,使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逐渐偏离中国现实。赫尔利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加剧了中国内战危机,使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