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方兰  穆林 《留学生》2010,(10):36-37
2010年8月22日.印度首都尼赫鲁大学一个中国留学生宿舍里,全体在校中国学生把从生活费里省下总计5300卢比(折合人民币815.39元)的善款和一份认捐签名书,一并.请有关组织转交给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人民。这次捐款活动的发起人.就是尼赫鲁大学中国留学生会首任主席马宇歌。  相似文献   
72.
陈笠玮 《教育文汇》2010,(12):44-44
音乐家说,乐曲中的休止符比任何一个音符的含义都丰富。比如《国歌》的乐曲空半拍起,正是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最有力的呼唤。我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以前面对学生,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有错不纠心里过不去。偶然一次,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得到了启示:教育需要休止符,有时也要“难得糊涂”才行呢。  相似文献   
73.
朱立虎 《阅读》2011,(12):22-23
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感到很惊讶:耳朵怎么能“写”作文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声音传人我们的耳中,到达心里。欣赏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陶醉,听着《运动员进行曲》让人精神振奋,唱着雄壮的《国歌》让人热血沸腾……人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人的聪敏灵活,这也说明耳朵的重要性。下面,就来说说怎样用耳朵“写”作文。  相似文献   
7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  相似文献   
75.
《当代体育》2006,(2):79-79
  相似文献   
76.
《档案与建设》2004,(4):30-31
民主革命家赵声,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1881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苏丹徒大港镇。他青少年时期就愤慨于满清政府的腐败黑暗.胸怀拯民救世的大志。他精诗文,擅武艺,疾恶如仇,仗义行事,称誉乡里,有“义侠少年”之称。17岁考中秀才。  相似文献   
77.
国歌嘹亮     
魏荣 《儿童音乐》2007,(7):52-52
国歌嗦亮,国歌嘴亮,唱起国歌,我们的心就会飞翔。飞到校园,飞到赛场,飞到城市,飞到山乡,只要是国歌唱响的地方,挽有五星红旗在高高从扬。国歌嗦亮,国歌嗦亮,唱起国歌,我们的情就会激荡。飞到军营,飞到工厂,飞到陆地,飞到海洋,只要把国歌一起唱响,就让中华儿女志气昂扬。国歌嘹亮@魏荣!553400$贵州省六校特区政协文史委~~  相似文献   
78.
晓吴 《留学生》2014,(7):38-39
正"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雄鸡一唱天下白,同声击贼贼胆悸!爱国俱同心,壮哉此日!壮哉五四!"这首《五四纪念爱国歌》是1924年为纪念"五四运动"5周年时,由留学日本的海归人士萧友梅作曲。这是中国最早讴歌这场伟大运动的著名歌曲,节奏急促激昂,催人奋进。创作首支"五四"题材歌曲的"音乐之父"1924年5月4日,五四运动5周年纪念日。当天,北京《晨报副镌》第3版刊出  相似文献   
79.
<正>国号:正式以"中华民国"作为国号的构想是孙中山在1901年元旦客居日本横滨时,与党人尤烈商订的,当时还镌有象牙图印,文曰:"中华民国万岁"。"中华民国"作为国号,其公开提出则始于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的正式成立大会。后来孙中山在《孙文学说·有志竟成》篇中,曾记述此事。后南北议和时,曾对国号主张不一,有以  相似文献   
80.
《初中生》2009,(1):65-65
1896年,李鸿章奉命作为外交特使赴欧洲访问。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时竟不知国歌为何物,而在欢迎仪式上,有一道程序是演奏来宾所在目的国歌。怎么办?只得临时选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并配以现成的古曲,作为临时国歌使用。这首歌后被改称为《李中堂乐》,因为是李鸿章最早使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