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7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改造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其各种著述特别是杂文和小说创作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在考察这一思想的成因并探究其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国民劣根性的病灶.鲁迅先生终生怀抱忧患意识和沉重担当,支撑起最伟大深沉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52.
德国独特的国情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背离、并带有普鲁士的“铁血”色彩等特点;德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对其国民性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德意志民族至上论和种族优越论的出笼,崇尚权威的传统使德意志民族比较容易接受独裁和专制统治,军国主义的传统扩大至整个德国;而其国民性又是导致纳粹党上台的重要因素。所以纳粹法西斯的灾难是历史的错误而非个人的错误。  相似文献   
53.
鲁迅与柏杨是我国现代和当代探讨“国民性”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与著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正气与精神,这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转折中最宝贵的精神。改革国民性,去除劣根性,这是一项紧迫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54.
国民性改造思潮是近代中国诸多爱国思潮的一种,其中以邹容的有关思想最为深刻,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邹容也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倡扬国民性改造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革命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邹容的国民性认识作了阐释,并指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下,邹容的有关认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5.
鲁迅和林语堂同为中国现代文坛巨子,感应着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时代主题,都对"国民性"问题,即超阶级、超地域的国人普遍心理状态和文化性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然而,其探索的目的、角度、现实意义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它们相互矛盾、对立,又相互印证、补充,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性格的思索和反省.  相似文献   
5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许多观点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已经提及,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它们继续深化和发展。本文将从对儒学的批判、对国民性的剖析、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民主科学的认识、对白话文的提倡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7.
鲁迅小说在“改造国民性”主旨下隐含浓郁的“饥饿意识”,这种意识是鲁迅个人生活经验的积淀在小说中的自然流露。“饥饿意识”使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的独立有着独特的思考,并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取得精神独立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58.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59.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60.
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分别是以儒家思想和欧洲清教主义为历史渊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两国国民性比较并解析其文化渊源,希望对于化解两种文化之间的隔膜、实现互利双赢作出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