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5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三个方面论述《国语》在历史语法研究中的语料价值:可用作构拟上古汉语语法系统的基本材料;可供开展跟《左传》专书语言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提取具有独特认识价值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72.
文字作为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欧风美雨洗礼的中国留学生们,从多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他们凭借对拼音文字的熟稔,发起了国语罗马字运动,想以此来普及教育,从而达到振兴中国之目的.其中,留学生钱玄同、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表文章,开讨论之先河;赵元任、蔡元培、周辨明、林语堂等提出建议,酝酿方案,促成讨论的高潮.在国语罗马字方案制定过程中,留学生们创立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反复研究,制定方案,最后使国语罗马字方案得以正式公布,推动了中国的汉字改革.  相似文献   
73.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4.
对《国语》一书成书以来流传、研究及版本情况作历时、线性概述。  相似文献   
75.
王寒冬 《文教资料》2010,(24):88-89
国语》编者在处理各国史料时,创造性地把各国所记国史(百国春秋)与记言体史料("语"体史书)汇合编排在一起,这是史学史上的一个巨大贡献。《国语》采取这种分国叙事的方式,不能简单看成是所谓的"国别体",而应是我国史官制度开始完善、史事记录开始系统完整的一种文献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76.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语的形成完成了中国语言文字向现代化的转变.虽然"言文一致"一直被当成国语的基本标准,但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国语发生过程的历史,揭示出隐藏在"言为中心"表象下"文为中心"的事实,并主要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国语如此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7.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相似文献   
78.
有声电影尚未传入时,其技术与理念便在中国产生了反响。青年会外籍干事在众多城市的有声电影演讲及商业影院外国有声电影放映逐渐普及,有声片中的民族语言问题逐渐提上议程。在基于国语的有声电影创作实践中,左翼电影人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同时期的国语教育运动共同成为语言现代化、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语片与方言电影的冲突实际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电影民族性、国际性、地方性间的矛盾,此问题的解决成为国语占据有声电影主导权并构建民族国家观念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79.
李磊 《考试周刊》2009,(38):25-26
作为当时主流诗学形态的国语运动操控着胡适的诗歌翻译。国语运动确立了白话语体的书面语地位,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的语言变体从文言转向了白话,并采用新的节奏。国语运动确立了"音本位"的原则,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承载了诗歌音乐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80.
在民国时期的广东知识界。林砺儒是一位明确主张国语统一和支持语文现代化的教育家。他关于广东推行国语教育的见解和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国难时期深重的爱国情怀和对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