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502篇
科学研究   405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156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科印杯“数码印刷大奖赛上,除了品评每项作品的创新应用外,印刷质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比考察因素.主办方特意设置了“印品质量奖”的单项奖。北京龙日图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日图文)获得了”印品质量奖”金奖的殊荣,博得了评委们一致的认可和推荐。从获奖作品的外表来看.只是一本简单的台历,但为何它能够从众多参赛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当中的玄机就在于其充分利用了数码印刷墨层厚、色彩饱和度高、有浮雕感的特点,将油画原稿的质感和鲜艳的色彩细致地体现出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也让我们忍不住去龙日图文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2.
伴随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流变,纪录片的文化记录作用逐渐凸显,其功能特质不断形塑着纪录片在当下的创新表达。以近年来的匠人题材纪录片为对象,考察其在文化记录功能层面的创新探索及其影响,试图为纪实影像在新时期的文化传播进路提供一定的启发性思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国际知名媒体记者对调查报道的最新思考和对新技术的运用,如数据、地图、区块链等,并探讨了调查报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4.
45.
民国时期,相关组织开办了空中照相培训班,训练航拍人员;众多刊物介绍了航拍知识;空军摄影人员及摄影家因军事要求或兴趣机遇,进行了航拍,系列作品充分发挥了战争实用与视界拓展的功能。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画报《良友》刊载的众多航拍图像,形成影像的奇观,使大众达到阅读的惊奇效果。航拍图文传播促进了民国航拍者技术的提升与大众对航拍的了解,同时为当代研究我国航拍历程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填补了中国摄影史关于航拍的空白。  相似文献   
46.
两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由于民进党再次上台而波澜不断。新媒体为两岸青年提供了一个虚拟交往平台。这个平台是杂音不断的现实交往的有益补充,但也存在交往理性不足等问题。随着影像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影像符号逐步成为新媒体交往的主流符号。两岸新媒体空间正在形成一个众声喧嚣的影像公共领域。在这里,两岸艺人借助影像符号影响两岸青年,两岸青年使用影像符号表达诉求。影像公共领域内的话语,融合进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话语。影像多模话语是两岸青年交往的创新话语,有助于重建两岸青年的交往理性。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两岸青年影像文化交往,建构影像公共领域多模话语,增进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7.
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媒介现象。在这类数量繁多、良莠不齐的作品群中不乏兼具视听享受和文化内涵的精品。本文从视听艺术的角度,对中外一些优秀的大学形象微电影的影像符号及其艺术表达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以期从较有可操作性的层面探讨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规律与艺术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8.
苏米尔 《现代传播》2022,(6):158-164
媒介融合正在呈现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趋势。“全息”的一个重要表征即VR(虚拟现实)影像的虚拟时空重塑。VR影像的媒介语言具有交互性、镜语性以及VR影像独有的复眼性。其中,VR影像交互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不同“梯度”,具体表现为视觉交互、听觉交互与躯体交互。VR影像镜语性呈现出典型的“共时化”特征,并由“共时性镜头”衍化出“共时性景深”与“共时性蒙太奇”。VR影像的复眼性体现了VR体验者作为主体的物理中心感与心理中心感,VR影像创作者通过空间位移、角色行动、镜头运动、自主运动的多重举措强化了主体的复眼性。此三种媒介语言特性相辅相成,生成“VR影像全息融合坐标系”。这一坐标系是媒介融合全息化进程中的一方景观,也是一座“驿站”。  相似文献   
49.
吴青青  肖依 《现代传播》2022,(12):114-120+127
新世纪以来青年导演对创造有意味的影像空间情有独钟,更多的边陲地区被纳入关注视野,由此开启艺术探索的新阶段。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方感”作为兴趣方向,以“体验式”的人地关系确立全新的感知态度,最后通过日常、涉身与展演,形成“非表征”的呈现方式。从影像空间的角度切入对青年导演的研究,把握其整体性和独特性的特征,进而把对21世纪中国电影的认识引向深化。  相似文献   
50.
巩杰  李磊 《现代传播》2022,(7):119-127
长城作为古老的民族建筑空间,在中外不同的叙事话语中,经过了纪实性、符号化、象征化、消费化和景观化的嬗变,形成了启蒙现代性、共同体意识(民族精神共同体、文化审美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视觉景观想象的文化空间转向。长城影像文化空间见证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民族影像的形象塑造和文化精神的历史嬗变,也试图探寻符号化、图像化和景观化的长城,在全球本土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文化艺术生态中的跨文化传播与传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