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教育   348篇
科学研究   61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61.
长江中游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思  胡守庚  熊婷  邹谢华  朱繁 《资源科学》2018,40(11):2213-2224
在国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模式设计对缓解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长江中游经济带为研究区,以325个县(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从土地利用形态(显性/隐性)转换的视角构建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为典型地类的转型模式要素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解析新时期新目标对土地利用转型的要求,甄别不同类型土地利用转型方向,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主导性原则,总结归纳不同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经济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转型模式包括规模与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u+Ru+主导型)、规模控制而产出能力适度提升型(DuRu+主导型)等四种;农产品主产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和产出能力稳定型(DcRc主导型)、规模稳定而产出能力提升型(DcRc+主导型)等四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型模式包括规模增加型(Df+主导型)和规模稳定型(Df主导型)两种。模式研究有望能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带各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各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三线”)对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景观格局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对“三线”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协同划定的分析框架和协调策略,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案例区,通过构建“生态-耕作-建设”三种利益导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分析了不同目标导向下各类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综合各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区,基于生态优先、集中紧凑、邻域和谐和空间识别的原则,对各类冲突区进行耦合协调,以期为“三线”划定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区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主要包括西部的茅山片区、北部的天荒湖湿地以及钱资湖、长荡湖等区域,总面积260.63km2;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茅山片区及低山丘陵的东侧,中部冲积湖积圩田平原和东部的高亢平原,总面积303.57km2;城市开发边界圈定了中心城区可扩张的最大范围,总面积69.43km2。  相似文献   
163.
用水文特征参数变化表征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该文以地处半干旱地区的河北省张家口云州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年径流变化规律,探讨和归纳了评估流域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若干参数,并就这些参数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研究流域年均流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幅度明显减小,年均降水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并不太明显,径流变化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程度趋于迟缓,而年径流系数、平均洪峰流量、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径流变羞系数等水文特征参数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初步得出了云州水库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是土地利用和小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作用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4.
分析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价值。构建4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能源、经济、环境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分别与能源、经济、环境二元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后增;从时间维度看,九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8 385.5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 242.06亿元;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上游省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各二元系统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甘肃和宁夏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低,尤其是宁夏生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完善区域对接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严控工业废...  相似文献   
165.
以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项目为依托,通过对SPOT5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配准、镶嵌、融合、差值比较提取变化图斑信息等处理方法.以ArcGIS为平台,总结出了基于SPOT5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变更的方法、路线、关键技术以及各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实践证明,该方法现势性好,作业效率高,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6.
地学信息图谱为城镇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信息谱系研究方法.该文选取四川绵阳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在3S技术支持下,基于地形图、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等数据源,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7.
以上海市为样本区域,运用系统论方法,构建反映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然后,在利用功效函数对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发展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8.
以Spot5影像为例,通过各种地类影像判读的难易分析,得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更新调查中的精度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多准则问题,应用一种模型或方法难以在多规则约束条件下得到较优的布局方案.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部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本文借鉴专家解决规划问题的思维方式,将案例推理引入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本体作为案例表示方式,结合规则推理实现案例修正,完成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本体案例推理与规则推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法能很好地利用专家的经验知识,在多种规则的约束条件下能得到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较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方案.其中,案例修正过程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自学习机制,随着系统的应用运行会不断增加新的案例和规则.丰富的案例库和规则库,能更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效率、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0.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有着重大影响,近年来,关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全国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详细研究.本文利用全国的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以及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借助ArcGIS 9.3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六大区域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研究,并以安徽省为例,介绍了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碳排放强度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在各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甚至在一些区域表现为碳排放,而在另一些区域则表现为碳汇;②林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表现出强烈的碳排放作用,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林地的转变一般表现出最高的碳汇;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基本表现为碳汇,而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变则表现出明显的碳排放作用;④可考虑采用限制林地转出、提倡植树造林、提高建设用地节约利用、加强对未利用地的改造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