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05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9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红玫 《现代语文》2015,(3):124-128
朱维之是当代文学翻译家,比较文学大师。基督教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以及他对宗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从文学角度出发,朱维之发现了《耶利米哀歌》与屈原《九歌》之间的"文学姻缘"。基于二者间的相似,并以前人"以诗译诗"的历史为鉴,朱维之运用翻译再创造策略,用九歌体翻译哀歌,成功再现了哀歌的风格、内容及其中所含诗歌意象,很好地传达了哀歌的文学价值。基于此,朱维之的译本相对《圣经》中文和合本及李荣芳的骚体哀歌都有着优越之处。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揭示了朱维之的翻译思想和审美翻译观。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的全部作品,特别是《资本论》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剥削系统的罪恶方面,因而包含着强烈的道德判断.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其积累欲.马克思本人并不是宗教信徒,但他充分利用了路德和托马斯·莫尔这两位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后者帮助马克思解释作为资本主义起点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了诸多过度.要理解马克思成熟思想中对罪恶的认识到了何种程度,必须重视马克思对“剥削”概念的分析所处的中心地位.20世纪后半叶享有盛誉的两位法国哲学家米歇尔·亨利和雅克·德里达认为,马克思哲学可以看作是对世间大恶的批判,尽管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伦理学体系.与一般的伦理学假设不同,马克思哲学没有确保历史必然有一个“幸福的终点”.马克思关于恶的思考,其最伟大的贡献可能在于,他洞察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原则的极端堕落一面,即不管是19世纪还是今天,都把追求自我的物质利益看作是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93.
基督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关于其作用及社会角色的研究,一直是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文学研究中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为了解读基督教在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下的社会作用,该文将对作品《为奴十二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解析基督教对奴隶主及黑人奴隶的影响,旨在从精神层面上揭示基督教这种文化因素扮演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94.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学以“道—言—智—境”的方式展开其诠释学思想观念的行程。这方面,中国哲学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诠释学思想与实践经验。“道—言—智—境”不仅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特有的诠释学运思逻辑,它还具有先验的普遍性,同样可以用来观察与透视以基督教神学诠释学为代表的西方精神诠释学类型。中国精神诠释学采取的是“由圣而神”的诠释学思想路线,而西方基督教神学诠释学走的是“由神而圣”的诠释学研究进路。虽然这两种诠释学的理论出发点与诠释思路不同,但这不妨碍它们都是将作为宇宙之最高终极存在的“神圣精神”作为自己诠释的最高目标。从而,中西两大精神诠释学传统终在诠释学的“终点”和“登顶处”相通与相逢。  相似文献   
95.
民国时期佛教和基督教都面临着现代性的问题。基督教在与科学的纷争中,试图将科学视为神学的一部分。而佛教则通过将科学定位为不究竟的真理,来将科学降级化。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其困境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6.
福斯特的论题一反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论,试图论证基督教教义对近代科学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上帝创世教义导致了自然哲学中对偶然性的接受,进而使得近代科学家在方法论上重视观察、经验。在他看来,基督教教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影响范围延伸到自然哲学领域。福斯特论题对科学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了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的作用,对基督教教义渗入自然哲学之过程的定期过于狭窄,忽视方法对自然哲学的反向构建,等等;为了延续其思想活力,可以将论证限于"创世教义对自然哲学接受偶然性的影响"这一步,并适度扩展这一影响的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97.
《体育与科学》2014,(1):13-16
将古代奥运会"犹太化",即认为其是基督教打击犹太教的一种宣传武器的观点并不确切。切德勒诺的原始文献将奥运会之肇端归于犹太人,这实为一种时间纪年方法。对《狄奥多西法典》的考察也证明,狄奥多西一世并未下令镇压过犹太教,故而不可能将奥运会之终结归咎于狄奥多西一世对待犹太人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98.
考察并探讨了1885—1924年间基督教青年会在华的体育社会实践。研究表明,基督教青年会这段时间内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在宣传基督教的同时,客观推动了西方体育在华的传播,促进了当时国内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本土体育人才,同时推动了近代中国体育组织的建立并促进了对外的体育交往。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中西文明观的形成、内涵及评判标准等方面,对伍廷芳、辜鸿铭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与辜鸿铭相比,伍廷芳是在一种健康的心态下进行中西文明比较的,历史进化论是其文明观的逻辑主线,科学性、开放性、兼容性是其文明观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0.
《集邮博览》2010,(12):19-19
每一个节日,都是有来头的。每一个来头,都是一段历史。似乎在不经意间,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原地打转的陀螺,日复一日,忙碌而乏味地生活。节日的到来,往往像一颗小石子掷入本已死寂的心湖,掀起层层涟漪。如今,不少西方的节日纷纷登陆中国,万圣节、感恩节、狂欢节等这些节日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和商家的追捧,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