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曹淑媛 《现代语文》2010,(5):126-127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亦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  相似文献   
42.
王丹 《华章》2010,(33)
屈原的作品<天问>是历代研究者争议的话题,有着丰富的奇幻意象,独特的笔法,纷杂的情感内涵,本文试析其诗歌中的哲理和创作理念,进而形成意象的壮美和悲剧美.  相似文献   
43.
美学理论认为,优美是一种阴柔之美,它和谐、含蓄、细腻;壮美则表现阳刚之气,它豪放、直率、雄壮。诗歌将二种美集中体现在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  相似文献   
44.
在共和国大地上,书写以人为本的壮美华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2008,注定要在共和国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5.
46.
最早关注到伍立杨,是他对中山先生的真诚与推崇,这使我从心底里引为知己。最重要的是他在散文上的卓然成就,他的笔下有一种令人神怡之美,犹如鬼斧神工的造化。  相似文献   
47.
对于《九歌》风格的评价,历来楚辞学界都较趋于一致.即优美。诚然,就《九歌》的部分特质而言,它是浪漫的、自然的、绮靡的、感伤的,诸特征和优美的表现形式无不一一吻合。但笔者以为,这种吻合,仅只是表层的吻合。如果深入到《九歌》的底蕴,那么,我们将会惊奇地发现,和优美相反,《九歌》内在的风格却恰恰是壮美!它所呈现的虽是优美的五彩缤纷而又温馨和柔的漫天彩霞.但它折射出的却是壮美的昂扬激烈而又劲拔阳刚的耀眼光芒!《九歌》的壮美底蕴集中体现在它所显示出来的的气势、视野、生命力、幻想和追求等四个向度上。  相似文献   
48.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她勤劳能干,坚强勇敢;天资聪颖,富于才情;知书达理,富有涵养;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坚守爱情,至死不渝;威迫不屈,荣华不动。她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层面的女性形象,而是实现了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优美与壮美的协调一致的女性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9.
受时代社会主体和主流文化投影进去的审美倾向的影响,中学语文教材题材内容集中表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时代主调,其美学形态就是崇高—壮美,这在纪实性文体上表现尤为明显.中学纪实文学题材自身的祟高、壮美的审美属性,以及作家对先进思想意义的着意开掘,服从于伟大历史实践的要求,服从于现实性很强的审美教育目的.中学纪实文学的英雄肯定、壮美祟尚,预期着综合性的美感效应,也就是希望通过文学的艺术魅力,感染教育对象,激起审美反应,在特定的审美场中建立起一种审美关系,以达到潜移默化地陶冶和教育青少年学生的目的.中学语文纪实文学相对集中的主题、明显的审美倾向,反映了先进阶级的审美理想,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然而,中学纪实文学的题材有待拓宽,主题有待丰富和深化,风格有待多样化,艺术手段有待现代化,这些都是语文美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0.
晓流 《军事记者》2001,(12):23-23
密林蒙上一层淡蓝色的面纱,云雾缥缈其间,阳光从丛林的空隙中洒落下来,一支边防巡逻小分队在绿色的林海中小憩。《密林中》这幅生动、真实的摄影作品中如诗似画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绿色自然的壮美,感受到呵护这一片绿色宁静的边防军人的质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