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故事新编》结构上的复调,在文体风格上是叙述与议论的交织。在体裁归属和笔法上是小说与杂文的相遇。其审美意味上的复调呈现为崇高与滑稽的交织。鲁迅作品的整体,在审美形态上显示了多样性与互补性,这有力地说明了鲁迅创作心理诸要素的发达及其整体功能的良好。  相似文献   
82.
《中学教育》2017,(1):16-21
"儿童"这一主题并非自古有之,"儿童"是被发现的存在。随着儿童的发现、儿童的诞生,"儿童是什么样的人"成为人们探讨的核心主题。儿童形象通过学术—思想性文本、儿童文学—影视作品、网络传媒等媒介得以生产、消费与再生产。然而,这些媒介所描述、规定、呈现的热闹纷繁的儿童形象实非对儿童本体的认知,而是一种"复调式"的想象性建构。这种建构背后或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或是出自人们深层的审美寄托,或是为了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娱乐等需要而使儿童成为名副其实的"他者"。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84.
《唐宫夜宴》在河南牛年春晚播出后,连续多天占据网络热搜榜,并持续引发不同领域的关注和热议。《唐宫夜宴》现象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景观中较为典型的“语言杂多”个案,其呈现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多重对话与交流,更是指涉文艺创作、传播及受众等多领域的“语言杂多”。《唐宫夜宴》现象反映出的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各种价值体系在相互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上,经过磨合与整合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5.
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我国近代钢琴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之为"中国钢琴艺术之树上的第一朵鲜花"作品呈现出一幅如田园般的诗歌景象,在美丽宁静的田园中,两个牧童悠闲自在的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清脆活泼。  相似文献   
86.
复调音乐的发展与钢琴教学中复调性思维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洋 《教育与职业》2006,(30):104-105
文章通过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史及钢琴发展史的介绍,指出由于现代钢琴乐器本身的优势,使得在钢琴演奏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复调技术。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手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复调性思维。  相似文献   
87.
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一个众声喧哗的公共空间里.受其影响,五四时期的创作大多具有多声部交响的复调特性,而以鲁迅最为典型.各种不同的声音在其作品中争执、辩论、纠缠、对话,交织成一个共同的曲调,那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表现在文体上,则是小说和杂文手法的相互借用,文体边界的模糊,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公共空间决非一个静态的平台,而是一种生长机制或动力关系,没有公共空间里的思想喧哗,就没有鲁迅的丰富和深刻.二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8.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其代表作《只争朝夕》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文本集作者的对话立场、人物的未完成性和主动性及读者的参与性等特点于一体,让小说的意义总是处于未完结而不断丰富、未确定而不断充实的状态之中,使该小说具备了复调小说的特征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9.
在新历史主义的语境下,历史是由叙述构成的,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叙述,去尽可能还原出历史的原貌。本文主要针对莫言《丰乳肥臀》、陈忠实《白鹿原》中对历史的解构与对现实的关照进行分析,书中众生在历史的江河下经历苦难、自我造就,而所有的个体经历,都构成了个人对历史的感应;这种群体式的历史记忆往往能够在一众个体的并集里,概括出一种观察世界、人生的特殊角度,个体有各自的力量与意志,当个体形成集体,又更新生成出新的力量与意志;"大写"的历史被"小写化"成众多不同的样貌,平民化的、个体化的、多样化的历史重现,历史在文学中得以坍塌和重建。  相似文献   
90.
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区别于传统独白小说的根本特点是:作品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与作者的思想意识具有同等价值,他们是彼此不相融合的独立体.本文结合复调小说理论剖析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