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浅谈学生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新课程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24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探究”之后,感慨良深。孔子的这番论述,强烈体现出先圣对人类美好社会的向往、渴慕之情。时值今日,重新读过,此的现实意义作为初中生读本的用意不言自明。即要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人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素之。  相似文献   
12.
《云南档案》2011,(10):32-34
<正>~~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  相似文献   
14.
胡瑗十分重视自我修养,提倡自我节制。在理欲问题上他要求人们确立"天下为公"的思想,不以一己之私忘天下之公。而要做到天下为公,就要对自我的欲望与行为有所节制。他认为,纵欲之事,不可不戒。为此,在道德修养方面要出以"公"心,立志高远,作为君子应当有大中之德,泽被万民之心,一切心思和行为都着眼于国家社稷的安全和兴盛,着力建设一个仁义礼乐著于天下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5.
周杰伦 《出版参考》2010,(11):45-45
人生的境界也不过如此:小路、野路、绝路、大路。难道不是吗?走小路.图的是捷足先登:走野路,图的是行者无疆;走绝路,图的是绝处逢生;走大路,图的是天下为公。路,起源于每一个人的第一步,终结于我们生命的死亡.不管我们走多快、走多远,路总是在前头等着我们,直到把我们苦难的灵魂一个一个背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家从先秦时期就将"修身、齐家、平天下"立为人生格言。基于古为今用的视角,通过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探究道德主体,推己及人,上升到天下为公、仁民爱物的伦理高度,并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寻找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五千年来不断传承,源远流长,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国优秀儿女,至今仍蕴含着勃勃生机,焕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传统美德无疑是其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凝聚剂、内动力。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尊师敬长,严己宽人,重义轻利,诚信好礼,苦学求索,勤俭节约等等,不仅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背诵全文。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教法:1.朗读法。2.归纳法。3.背诵法。4.讨论法。5.想象法。授课:导语: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都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似文献   
19.
孙眉是孙中山的胞兄,长孙中山12岁。他在海外拓荒、经商致富后,慈父般地关爱孙中山,供其读书而将其引上革命道路,进而全力支持其革命活动,直至倾家荡产。革命成功之际,孙眉想做广东都督,不少革命党人和华侨人士也极力推荐他,却遭到孙中山的拒绝。孙中山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量才录用,既不让哥哥当此大任,也不让哥哥干预政事,堪称“天下为公”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民主共和制.有不少同学感觉难以理解,我在这简单地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和大家谈一谈这一概念。共和,本意是“人民的公共事务”,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国家权力是公有物,国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业,公民通过选举产生相关权力机关或人员来代表公民管理国家。由此进一步形成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