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根据金石文字和传世文献的记载,龙为天子标志出自秦始皇的创造,是对应秦朝为水德的阴阳术的诈言.刘邦故意将龙鼎新为天子神威标志,形成具象.司马迁等史家则将其历史化,于是龙成为天子的象征和神威一直延续到清代.现代人把中国人说成是龙的传人,完全是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就像天安门表示北京和祖国一样,是元代开始的龙蟒分合的帝王政治扩展和当代流行歌曲的误导,也是文化转型的世俗化成果,因此我们应该抛弃这一封建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92.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有助于将历史文化以实物的形式直观生动地传达给民众,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审美、道德、爱国主义等教育。通过加强展陈讲解、探索博物馆系列专题课程、尝试特色教育、开发多样化教育方式,探索出开创校馆结合新模式、立足自身发掘文物内涵、重视学术研究与积累等博物馆教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3.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所辖领土进行分级管理的区域结构 ,是中央集权出现后的产物。我国在商周时代实行封建制 ,即采取“封邦建国”办法进行统治 ,商王和周天子除了王畿周围的土地由其直接统治外 ,其他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领主 ,作为他们的采邑。各级领主除了对天子有少量象征性的贡纳和服役外 ,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绝对的主权。天子、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辖区内各自为政 ,即所谓“分土而治”。因此 ,商、周的疆域内无所谓政区。春秋中期以后 ,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有些诸侯国君逐渐强大 ,开始发展中央集权 ,对新开拓的疆土和从私家剥夺…  相似文献   
94.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大赋这一体式,是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直接祖先。但枚乘的《七发》背后还存在着古老的师承,司马相如的作品却脱离了上古文学传统,确立了汉赋的表现世界,标志着汉赋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
《韩非子》的历史归纳与告诫:人君嗜酒,亡国亡天下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战国时期,宋国大臣绍绩昧一次醉酒酣卧,把皮袍子弄丢了。宋君听说后问绍绩昧:醉个酒。就至于弄丢皮袍子吗?绍绩昧回答:夏桀醉酒还丢了天下呢!所以《尚书·康诰》强调,不要经常喝酒。经常喝酒,“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醉酒丢皮袍,损失固然不算小,但酒的祸害还有比弄丢皮袍更大的。倘若不知节制。酗酒成性,天子就会像夏桀一样丢掉天下,而一般人则会丢掉性命。  相似文献   
96.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重要文献资料,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所以,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角度,探讨《山海经》对汉代文赋创作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以《天子游猎赋》为例,将其影响归结为三个方面:空间方位观念的接受与拓展、“尚奇”精神的继承与新变、修辞手法的沿袭与运用。  相似文献   
97.
王航东、张殿亮撰文《对龙舟文化起源与功能的新思考》指出,龙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我国的龙舟运动主要分布于汉族、苗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等地区。在现有可查的古籍文献中,最早记载龙舟的是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  相似文献   
98.
正史之中的朱元璋形象写作存在涂脂抹粉现象,对朱元璋形象建构亦不例外。而在民间话语的构建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形象的民众记忆,少年时代的朱元璋是一个令人喜爱、聪明勇敢少年英雄形象;而这些少年英雄形象的塑造中无一例外地将朱元璋记忆成"真命天子",朱元璋的"文化造型"说明除文人与正典之外,老百姓同样参与了历史制作。  相似文献   
99.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官方正式场合使用“皇帝”称号。而“天子”称号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与“皇帝”称号并行使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皇帝”制度是巩固中央集权措施有关,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化因素亦不能忽视。从先秦“天命”思想演变,秦化与制度变迁等方面揭示其“皇帝”称号背后深刻的历史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0.
熊十力十分重视《春秋》,认为孔子作《春秋》所明之义即为"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并因此为统治者所憎恶。熊十力将《论语·阳货》中孔子欲应公山弗扰之召一事,作为孔子行"革命之事"的证据。通过对前人关于孔子欲应公山氏之召的讨论,发现《春秋公羊传解诂》中的"新周"一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孔子欲应召的行为,所谓"新周"正是贬天子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