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双性同体"为视角的研究论文。本文力图结合荣格"双性同体"理论,重新审视"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透视该类形象所体现的女性人格特征和男性人格特征,尝试为"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2.
清代女弹词中的"女扮男装"现象非常普遍,一般在作品中采用"女扮男装"故事模式有两点原因,一是展示才华,二是逃避婚姻。在"才女风尚"中获得更多文学培养的弹词女作家们无法逾越性别的限制,因此就借助故事中"女扮男装"的女主角去考取功名,完成一次才名的社会公认,从而去弥补内心因性别限制带来的不平衡感。另外,她们在设计"女扮男装"的故事时,潜在心理上是为了逃避婚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其实质不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次心灵叛逆。但是,弹词女作家们的这种易装思路其实是幼稚而天真的,她们在反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在向"贤妻良母"的闺训靠拢,因此不可将这种叛逆意识过分夸大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3.
华丽的转身     
《音乐世界》2012,(17):66-66
《致美丽的你》的热播,是不是让你对剧中女扮男装的Sulli很着迷呢?其实在之前的韩剧中也有着这样的角色,现在就为大家来盘点一下。  相似文献   
34.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花木兰>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传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这部电影以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重心,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并对其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做了深层次、多样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35.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华夏民族,涌现出一批女扮男装、踊跃从军的"花木兰",八路军战士张明、王九焕,国民党军队中的机枪手、湖南奇女唐桂林,华侨机工李月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6.
1949年7月,张曼尚在二野军大读书,为了革命,她剪掉一头长发,留了一个男孩子的发型。当时,她还特地照了一张相,并在照片的背后写着:"1949年,穿上军装,剪去了长辫。为了革命牺牲小我! 1949年7月2日摄于金陵。"从那以后的很长  相似文献   
37.
伊夫 《高中生》2011,(1):50-51
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报效国家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国外"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式人物也不鲜见,她们中有不少因经历奇特而被载入史册。俄国女骑兵至死仍穿男装俄国历史上战争不断,在战斗中不乏花木兰式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以盛唐社会为背景,以女性意识为出发点,把带有"女扮男装"的仕女画、相关墓室壁画等绘画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从社会背景、时代风气、女性角色、性别意识以及男性对女性生活上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女扮男装"现象,进而探索、揭示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9.
亚里士多德置疑“摹仿自然”而提出“摹仿再创”,以强调作为戏剧主体的人及人的行动,进而指出:戏剧创作存有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和形象等五大要素,并论述了五大要素的内涵和相互关联性。本文持亚里士多德的创剧观,结合莎士比亚戏剧情节,展开“情节=行动”、“形象影响情节”、单一主题多情节并行发展“、女扮男装”情节的创剧意义等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0.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