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3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人物介绍     
《档案与史学》2014,(9):3-3
郭沫若(1892-1978)。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早年曾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医。后弃医从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起建立文学团体创造社,出版了新诗集《女神》。  相似文献   
112.
红山文化玉器是红山先民文化精神的物化形式,是当时人们神话思维的精神载体,思想愿望的象征形式,巫术意志的意象符号.红山文化是女神文明和女神宗教的典型形式,因而,红山文化玉器就是女神文明和女神宗教的文化符号.红山文化玉器主要采取变形的艺术造型方式,也就是红山先民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通过文化符号的方式强加给现实,以此达到改变现实的目的的行为.红山文化玉器最典型地体现了红山人的神话意志.通过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类型的总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红山先民的神话意志及其表现方式,也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神话意象创造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3.
"女神"本指神话中的女性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神"一词成为异常活跃的称呼语,且其语义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在溯源"女神"本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其产生的新义及语义流变的链条,进而论述"女神"语义演变的原因,以求对"女神"称呼语有更深刻、更明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4.
正有这么一个人,他喜欢红色、蓝色或黑色,喜欢格子或条纹,喜欢篮球或足球,喜欢数学或物理,喜欢笑或是个面瘫,寡言或是个话痨,毒舌或不善言辞,爽朗或者温柔,单眼皮或者双眼皮,独生或有兄弟姐妹,不怎么好看也不怎么难看,出生在春夏秋冬任一季节,会弹钢琴、弹吉他、打架子鼓或跳街舞。这些零碎拼凑在一起,便是那个有着明朗笑容的少年。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你情人节送出的自制巧克力、圣诞节送的针织围巾、塞在他抽屉里的情书与提前  相似文献   
115.
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女性被看作是文明的敌人,是和灾难、罪恶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女性的歧视及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16.
正公元前293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荒凉偏僻的地区——楚国沅、湘(今湖北、湖南)一带,当地盛行祭祀鬼神的歌舞活动。在流放的二十年间,屈原将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歌曲进行修订、整理,合集为民间乐歌《九歌》。《九歌》中描述的祭祀方法,主要是借男女恋情来吸引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向往和敬畏。说到男女恋情,其代表作当属《湘夫人》。《湘夫人》是湘水男神表达对湘水女神的思念仰慕之词。全文只有234个字,屈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  相似文献   
117.
在百年新诗史上,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是很突出的,不过客观地说,《女神》并没有完全反映西方浪漫主义的艺术精髓,它在人文理想、题材选择、情感底蕴等方面都体现着对西方浪漫主义艺术主张的误解与曲解.《女神》艺术表达上的不尽成功,提醒我们,要想在新诗中真正实现浪漫主义中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和希腊神话体系各异、女神的性格秉性和婚恋观各不相同。这与神话创造者的生存环境、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此,详细对比了中国与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内敛与张扬,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无论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还是发生在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的行政争议,抑或是谋财害命、烧杀淫掠的犯罪行为,都是对文明社会所珍视的自由、秩序、正义的严重破坏。传媒作为社会公正的守望者自然不会对这些现象无动于衷,传媒作为公民传播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载体,对这些社会矛盾的关注、挖掘其终极目的在于查清事实、激浊扬清、弘扬正义。然而传媒毕竟不是专门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纠纷的机关,其与专门的、意在惩恶扬善的司法机关无  相似文献   
120.
一曲《声声慢》成就了李清照,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这位凄美的女神。首句“寻寻觅觅”,出语非凡,留给世人太多思考。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思?当然缘于此时的心境,流亡的辛酸、亡夫的悲痛,理想破灭后的失望,使她孤独、空虚到了极点。孤独无依的她急需寻找一种情感,或者某种东西,去消解她的内心不得释怀的愁苦,此时的她就像掉进冰冷的河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