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5篇
教育   16325篇
科学研究   1161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690篇
综合类   934篇
文化理论   222篇
信息传播   14774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793篇
  2022年   921篇
  2021年   841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1522篇
  2014年   2591篇
  2013年   1841篇
  2012年   2699篇
  2011年   2739篇
  2010年   2355篇
  2009年   2204篇
  2008年   2736篇
  2007年   2047篇
  2006年   1524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829篇
  2001年   628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胡适时于中华民族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获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是严重不足的,但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悲观到逐渐乐观的过程.胡适并非对中华民族没有信心,他只是寄民族的希望于未采.胡适在民族自信心问题上的大失误,就在于他否认传统文化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以为把民族自信心建立在传统之上,就如同建立在散沙上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这就给人以误解,仿佛胡适丧失了民族自信心.胡适提出,民族自信心必须建立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胡适的反省论有它的深刻之处,但也有很大的片面性.只讲成绩和长处,讳言缺点和不足,固然不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正确态度,但只讲缺点和不足,不提成绩和长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902.
大众媒介的消极文化倾向与媒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念、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大众媒介,也必然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媒介管理的任务就是根据媒介传播的特点使之趋利避害,对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3.
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的丰富,据中国儿童中心2001年对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儿童成长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4.
散文是一门抒情艺术,重在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表达.它对客观生活的反映,往往是融合于主观情感和体验表现之中,因此移情在散文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移情的内蕴、媒介、对象三个方面对此作阐述.  相似文献   
905.
"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令人耳目一新,适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高职教育教学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大量视屏内容与信息,学生利用超前的教学媒介、教学实践条件当堂校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检验知识的正确性,这种变化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6.
战略理论是孙子军事学说的主体部分,《孙子》十三篇,以“庙算”这一战略概念为核心,渐次论述了“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五事七计”的战略运筹、“不战屈敌”的全胜谋略,“知彼知己”的指战原理,其主旨首尾一贯,结构率然有序,体大思精,成就辉煌,《孙子》的战略论对当今时代的战略研究仍有着重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907.
《论语》中的“乎”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它的作用主要有三:其一、作语气词,主要用于句子末尾或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其二、作介词,主要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者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于”。其三、作语素,与其它语素合起来构词。  相似文献   
908.
清末民初,财政问题与政权更迭、国家危亡紧密相连,“理财救亡”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志士仁人为此呕心沥血,思想成果斐然可观。本文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加以叙述分析,以期从中汲取对今天仍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909.
天人观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历代思想家都对其做了丰富的阐述和讨论,从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到后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等思想,都对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一和谐统一的关系作了重要的论述。在众多天人观的学说中,东汉时期的王符在儒、道思想融合的影响下从"元气论"思想出发,提出"人道曰为"这一新的命题,将人的天人观与自然、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实践中,使其达到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社会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10.
熊峰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1):57-60,67
作家肖红一再咏叹的思想与情感的主轴是“忆旧情结”,肖红的忆旧有三个精神支点;即忆旧情结中的家园意识,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