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3617篇
科学研究   33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65篇
综合类   299篇
文化理论   123篇
信息传播   13661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95篇
  2022年   722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657篇
  2015年   936篇
  2014年   1486篇
  2013年   1047篇
  2012年   1662篇
  2011年   1560篇
  2010年   1308篇
  2009年   1164篇
  2008年   1449篇
  2007年   1026篇
  2006年   731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学生在用字用词上呈现网络化,粗俗化,西化的现象。语言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提高网民尤其是学生的素质和水准,使他们能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媒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  相似文献   
992.
公信力     
[公信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此前我们经常说的是打造传媒的影响力.但影响力有好坏之分,国外的一些黄色小报如<太阳报>等也很有影响力,但难登大雅之堂.所以,人们发现公信力是一个比较好的媒体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993.
新媒介融合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舆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介”这个词汇,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代表着不断扩展的多样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计算机的庞大力量,数字化的程序,卫星直播技术,远程遥控,新的储存和检索方法,电子游戏以及虚拟现实装置,这一切对于大众媒介来说,生发出了“传统媒介/新媒介”的争论。“传统媒介”从新媒介的创新中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同时也产生新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新媒介的融合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94.
995.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现实中看,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加大趋势。加强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抵制媒体不良影响的素质与能力,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在论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媒体合作、举办讲座以及让学生具体参与新闻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为普及传播学知识、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林景  余君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07-408,40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大众媒介在奥运舵手选拔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以往我国大众媒体在体育传播方面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奥运舵手选拔对我国大众媒体体育传播的内、外部影响,为提高我国大众媒体的体育传播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媒介技术使庆阳香包绣制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其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表达内容的同质化和重复性局限了庆阳香包丰富多元的技艺特征和作品内涵。因此,需要从内容生产和受众反馈两个层面予以矫正,即充分利用媒介技术和“视觉判断”原理,挖掘香包绣制的“流露”表达,让接受者在选择性的观赏中为“品”“美”“韵”“情”赋予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媒介技术表现了人对自我的“直观”,在激活文化源代码和增强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意义重构。  相似文献   
998.
肥皂剧在媒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肥皂剧文类和其特点的分析,从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的角度探求肥皂剧所蕴涵的性别政治,以求揭示出肥皂剧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李琦 《新闻知识》2008,6(1):12-14
一随着党和国家对社会腐败问题整治的日益深入,反腐倡廉的媒介事件亦成为公共大众传媒极为关注的重点议题。在这些媒体报道中,大部分传媒能够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既表明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现象的决心和执行力度,亦彰显社会正义对罪恶的胜利,为构建和谐社会践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其间衍生出来的一类报道——与"女色"极为亲近的"贪官报道"也已成为一些媒体抢夺受众眼球的"杀手锏",从中引发的问题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强调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媒介批评有所增加,但传统格局依然顽强,除了继续不能批评同级党委外,对下级机构进行监督也大多力不从心。各地方常常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保驾护航,运用种种手段将不利于自己的新闻报道扼杀在公开传播之前。在本地监督本来就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跨地区监督也越来越困难,舆论监督路在何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