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90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687篇
教育   86625篇
科学研究   11386篇
各国文化   153篇
体育   3659篇
综合类   4740篇
文化理论   878篇
信息传播   25561篇
  2024年   794篇
  2023年   3124篇
  2022年   3346篇
  2021年   3158篇
  2020年   2483篇
  2019年   2319篇
  2018年   1341篇
  2017年   2088篇
  2016年   2931篇
  2015年   4993篇
  2014年   9876篇
  2013年   7265篇
  2012年   9184篇
  2011年   9503篇
  2010年   8532篇
  2009年   8767篇
  2008年   10758篇
  2007年   8246篇
  2006年   6020篇
  2005年   5757篇
  2004年   4715篇
  2003年   4121篇
  2002年   3745篇
  2001年   3366篇
  2000年   2360篇
  1999年   954篇
  1998年   638篇
  1997年   525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论网络虚假新闻与媒介公信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年底,<新闻记者>杂志在连续新闻打假的第7个年头又一次评出了本年度十大假新闻.2007年4月16日,中新网一则"美国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为中国学生"的新闻名列榜首,作为国家级的通讯社竟然刊出这样的假新闻,实在不合乎情理、令人难以原谅.  相似文献   
942.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媒体的功能逐渐强大.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还可以用它来上网、读报、看电视等等.手机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很好地将手机与互联网的优势合二为一.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手机与互联网融合的必然性和融合后所产生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借鉴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探讨人类伴随着媒介进化逐渐进入虚拟空间的过程(主要以口语、文字和印刷阶段、电视阶段、网络阶段为例)与媒介沉迷现象的关系.本文认为,虚拟空间是人的延伸,人的身体和思想都通过媒介进入虚拟空间,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沉迷程度与人进入虚拟空间的深浅成正比.  相似文献   
944.
由"网络暴民"现象引发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信息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大众传播日益发挥强大的正功能,但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近两年来,几个著名的网络事件生发了"网络暴民"现象,对"网络暴民"现象及网络言论自由与保护人格权等问题的探讨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法学界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此问题关注的论文多是对现象的原因特征的论述或从法律层面寻求解决办法.本文则从媒介素养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审视,期望通过对媒介本质、作用的认识培养网民以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信息以及建设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从而维护公民与媒介、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探求网络舆论空间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45.
福建省的广播文艺节目形态丰富多样,参评节目的质量在逐年提升,广播文艺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做好常规的传统节目的同时,广播文艺要立足当代媒介环境,不断创新,制作出适合当代人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46.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94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隐形的育人力量,对当前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集体认同感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提升育人品质与效能的关键支点,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因此,面对全新育人环境,要坚持从时代性、系统化等视角出发,通过融入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建设规律,精选优质文化内容,唱响时代主旋律,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及时有效填补校园文化的"真空区域",为学生学习、成长提供明确的思想方向指引以及有深厚内涵的文化成长环境。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对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全面总结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该书以高校校园文化价值为基础,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案例进行具体论述,提出了优秀做法。全书案例丰富、内容鲜活,为当前全面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全方位"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948.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对学科内涵、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理解。UbD理论中,倡导理解为先的教学目标以及以结果为指向来预设评估、设计教学活动的逆向设计原理,从而最终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的学习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科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立足点将UbD理论融入科学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949.
950.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广泛应用并成为防疫重要手段。以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法探索健康码使用的认知模式发现,以知晓、理解为主的初级认知活动经由实践转化为以评价、反思为主的高级认知活动,二者对用码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认知缺陷导致健康码最核心的追踪功能被悬置,其提高流调效率的潜力尚未被充分开掘;技术行动者与人工输入、核查的具身行动构成“最后一英里”悖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幅提高健康码准确性;第三人效果的重现隐喻着社会对老年群体使用的普遍担忧。消除防疫倦怠,填补防疫漏洞,追求全社会准确、严格用码是进一步保障生命安全、精确定位隔离群体的路径。以数字追踪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媒介行动者在数字治理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