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8559篇
科学研究   666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378篇
综合类   470篇
文化理论   180篇
信息传播   15087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910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560篇
  2016年   781篇
  2015年   1223篇
  2014年   2099篇
  2013年   1542篇
  2012年   2188篇
  2011年   2186篇
  2010年   1844篇
  2009年   1651篇
  2008年   2009篇
  2007年   1408篇
  2006年   1079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70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分析了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通辽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提升气象服务的内容和过程及创新点,总结了已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服务思路。  相似文献   
962.
闫庆文 《新闻知识》2022,(12):81-86
粉丝社群的“愚人节站姐团建”事件以“挪用”主流节日符号为起点,伴随内容的戏谑性传播在“台前”自成一场公开展演的仪式狂欢,织造起社群关系网络,并在媒介运营规则的“加魅”和“感召”下演变为社群的幕后“情感茶话会”。无论是亚文化社群还是主流文化群体都出现一种网络传播趋势,即在一些公共事件上通过“仪式化”展演建构出特殊的符号意义,力求探索新风格、寻求新刺激,对内重建社群“防护栏”,对外适应新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963.
电影《扬名立万》导演为刘循子墨,影片既遵循了传统悬疑电影本体化叙事规律,又叠加使用了多人物视角、封闭场景与交互性等沉浸式“剧本杀”叙事的创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影片积极适应青年与大众文化交融背景下观众的思想认知,构建二者在叙事价值观逻辑上的认同,保家卫国、坚守正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成功引起受众共鸣。  相似文献   
964.
媒介生态揭示了人、媒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图书馆短视频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以媒介生态为视角,分析媒介生态在图书馆短视频服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图书馆短视频服务面临的困境,并阐述媒介生态对图书馆短视频服务的价值,认为图书馆短视频服务应以各类资源支撑生态内容、以情境方式设计生态形式、以跨界融合加强生态营销、以用户思维优化生态管理、以交流互鉴构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65.
新媒体背景下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开辟了新的文化消费领域.中国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集群模式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等方面,缺乏有关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业与消费文化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和消费...  相似文献   
966.
徐明涛 《编辑之友》2022,(11):81-89
清末时期全国出现了创办阅报社的热潮,数量高达592处之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且发展至乡、镇、村、里,走进寺庙、茶馆、街头,推动了近代报刊文化的下移与空间拓展。从媒介学角度审视之,阅报社犹如一个个媒介节点,将近代书报递送至城乡、内陆及偏远地区,同时还将普通民众邀约至其所创造的空间之中,为制度化、公共阅读提供了可能,从而使近代报刊与读者得以联系起来。阅报社犹如“精神车间”,使报刊的“意识形态”成为可能。其不仅导引了清末社会阅报风气,改变了青年人的阅读世界,甚至使报刊文化沉潜至文盲阶层,一定程度上也使启蒙观念、革命思想获得了物质力量,最终发展成为启蒙运动与革命事件。  相似文献   
967.
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研究中,作为整体的“事件域”长期以来处于缺席状态,“在场”的只有具象化的特定事件或事件的局部细节,因此也遮蔽了“事件域”的诸多新变。事实上,媒介技术已经改变了主体的时空体验方式,导致事件紧迫性和压力的持续加剧。事件被媒介的力量所改造并呈现出三重变化逻辑:形式层面,“眼见为实”和“关系隐喻”成为决定事件性状特征的主导性原则;实践层面,多方博弈与规则重叠构成了事件演变发展的复杂动力结构;文化层面,符号化、故事化和仪式化促使了事件的媒介化转向。文末对事件媒介化趋势下将要面临的事件的“事件化”、规则的结构性重叠和“流量拜物教”等一系列挑战展开了反思。  相似文献   
968.
本文立足理论文献解读归纳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基于技术可供性分析的新闻生态理论正在成为数字新闻学的基础理论;"情感转向"是各种类型的数字新闻学一般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数字新闻学正在与媒介化分析进行深入的交叉,以实现在宏观历史层面拓展自身的理论资源.欧美数字新闻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体现了研究者群体鲜明的体系意...  相似文献   
969.
当代西方哲学的生活理性转向,使作为生活的"活"的形式的语言成为研究的焦点.但是,生活一般的超时代、超现实的抽象性,使它无法解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真正现实地诠释语言,需要超越生活哲学的大实践观和大理性观,需要实现理性形式与现实实践的彻底贯通.在这里,当代西方哲学停滞不前,并在生活哲学本身所蕴涵的抽象解构维度中,将语言无根化和相对化,甚至进一步将其抽象为符号.这种符号化,在西方发达社会,已超越文化的樊篱而向社会生活一切领域蔓延.实践与理性的全面、全息性质以及信息倍增的超循环互动特征,因这种符号化而被异化,并被模仿化、幻象化(simulacrum)、碎片化、即时化等符号化表象所掩盖.  相似文献   
970.
在早期鲍德里亚那里,符号构成了他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这体现在他的《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存在的两方面严重误读:一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没有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效果,相反是维护了资本主义社会;二是认为只有以符号作为批判的基础才能达到批判的效果。但他的符号批判理论正由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误读而与资本主义达成了共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