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129篇
科学研究   180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180篇
综合类   130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3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最近,在《大公报》上读到《钢笔时代》一文,文中说:"没用钢笔写过字的人恐怕不多,而现在想在街上找一两个上衣口袋里插着钢笔的人,却难觅其影。可倒退半个世纪,在上衣口袋里插支钢笔是件时髦事,或者插两支,就更显得有那么点卓尔不群了。"还说:"在钢笔时代,有一种职业是给笔杆刻字。做这种小生意的人身上大都有些艺术家气质,眼镜,中山装,文质彬彬,工具都放在口袋里。"读之,亲切之感顿生。回味这个题目,也觉得很有意思。"时代"一词,词典上的解释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但是,把一支小小的钢笔与时  相似文献   
42.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43.
王小龙 《现代语文》2006,24(4):85-86
东台方言是通泰方言的一个分支,东台方言中的“呃”字使用频繁。其用法与普通话相比,特点鲜明。本文根据东台方言日常对话语料库,详细描写“呃”的用法。  相似文献   
44.
意大利语由元音跟辅音两部分组成,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门外语,因而我们在学歌的过程中第一步要把歌词做字对字的翻译,了解哪个词语是这句话的重点词汇,了解歌词的内容与含义,把歌词反复朗读通顺,之后查阅作曲家的简介及该歌曲的创作背景,第二步,再好好地学习该歌曲的节奏,把歌词在节奏里念出来,之后学习该歌曲旋律,找出歌谱所给的表情记号,如crescendo,p,f等等这些记号,第三步,弹奏该歌曲的伴奏,把这几步结合起来,才是较为正确的学歌步骤。  相似文献   
45.
转注字除正例外,还有变例的转注字。传统观点认为这些字都是形声字。本文指出这些字的字形结构都具备了转注字界说所规定的基本特点,应该是转注字,不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46.
47.
方丹 《现代语文》2006,(10):84-85
一、动态助词"了" 1.动词 了 宾语,表示已经完成或结束了的动作.如: 我看了半天书.(阿看了半日书.) 一共捐了两万元钱.(总共捐了两万块钞票.) 他吃了两碗米饭.(渠吃了两碗饭.) 这段路我们走了四十分钟.(嗯段路阿人行了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48.
如果把上语文课比作做菜,那字词句篇就是食材,听说读写就是烹调技法,要想把菜做得有滋有味,光有食材和烹调技法还不够,还需要油盐酱醋葱姜蒜等调味品.怎样才能将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喜欢呢?下面,我就结合最近听过的一节《海滨仲夏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9.
50.
多数文字学界的专家认为,文字的性质是由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提到汉字,那些方正的形象即入脑海,汉字的表意性是得到了多数人的公认了。然而,这一公认的结论在理解词义方面真的是无比有效吗?裘锡圭老师“记号”概念的提出,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汉字的表意功效,但是,这只限于那些由于字形演变而丧失了表意功效的汉字或部件,也就是裘老师所说的记号字。可是,当我们在面对大多数文字时,它们的表意功效如何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则小相声。(摘自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汉语系列阅读》,只是部分摘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