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闸北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已达26.7万余卷件,馆藏征集品3350件。其中,国家重点档案和珍贵历史藏品5000余卷件。这其中包含了一批上至清朝同治八年下至民国三十七年的地契档案和清朝名家字画等实物档案。这批档案是国家的宝贵遗产和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档案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老化,有些纸质酸化泛黄变脆,有些污斑严重字迹褪变,亟待实施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52.
正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一个练习的部分,一~三年级每册教材共计8个练习,四~六年级每册教材共计7个练习。这一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促进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掌握、运用语言规律。单元练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编排自成体系,通过块状呈现,既具系统性,又具独立性。教师在实施单元练习教学时,应当贯通同一单元练习内容、不同单元练习内容以及练习与各单元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3.
一代大师齐白石一直定居北京,以卖字面印章为生,生活还算过得去。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各路接收人员进入北京,搜刮勒索,闹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被百姓们讽刺为“五子登科”。白石老人生性耿介孤傲,不喜结交达官显贵,就连这些人索画,他也不假辞色,从不让价,只凭画艺赚钱过日子。  相似文献   
54.
古旧扇面书画过录随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编纂<清风画韵-湖南图书馆藏古旧扇面选辑>展开,介绍湖南图书馆几幅古旧扇面的考定过程与鉴赏,并深入目前馆藏现状谈古旧书画的保管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5.
书画作品历来是收藏世界的佳酿,特别是名人字画更是其中的珍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小家碧玉式的书画作品,气势恢宏,场面博大的巨幅书画作品日益受到藏家的青睐。近年来,仅我个人装裱的巨幅书画作品就有数十幅,最大的有2米多宽,14米长,装裱巨幅书画在操作工序和技法上有许多特殊之处。现将本人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切磋,以求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6.
《老年教育》2015,(3):36
闽南土豪坤文才,藏了不少字画,有很多是欺诈来的。一天,他怕这些古字画老藏在箱子里发霉变质,于是拿出院门,挂在临街的一面墙上晾晒。徐文长听到消息,也前来观看。不一会儿,他就看出一幅古画中的破绽,心中暗道:"这姓坤的是闽南一霸,字画大都来历不正,不妨智赚他一张。"想罢,他大声嚷道:"画错了,画错了!"坤文才惟恐坏了他家的鼎鼎大名,毁了他善藏古文字画的  相似文献   
57.
陈莹 《班主任》2015,(4):39-40
我经常给学生"画像"——一幅由文字创作而成的"速写"。"画像"会截取孩子的可爱瞬间,也会记录孩子注意不到的小毛病。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画像"时,改变往往也就此开始。每一幅"文字画"都有其独特的"疗效"。比如那幅以潘豆豆为主角的"漫画",竟成了一剂转化家长的灵丹妙药。那天下午,潘爸敲门的声音就透着一股不耐烦。我赶忙起身  相似文献   
58.
姚悦 《收藏》2008,(9):81-81
大凡收藏字画者,一般以完美品相论优劣。而对于一些残缺破损的字画基本卜是不屑一顾的。据笔者在收藏过程中了解得知,残破缺损字画被人无知地随意废弃和焚烧的现象不少。而这其中有一部分在审美及艺术价值上甚至要高于一些完整的字画。对于不少损而不失其美的艺术珍品遭此厄运,令人痛心不已。  相似文献   
59.
陈松 《百科知识》2010,(14):28-30
字画是收藏的最重要门类之一。如今,不管是收藏爱好者还是普通人都喜欢在居室挂上一幅字画,既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渲染艺术气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60.
朱浩云 《收藏》2014,(8):65-71
张大千对于古字画的鉴定十分自信,曾颇为得意地认为:"一触纸墨,辨别宋明,间抚签赙(fu),即知真伪。意之所向,因以目随;神之所驱,宁以迹论。"他还在《大风堂名迹》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称"五百年来精鉴第一人"。近几年,市场上只要有大千收藏或是题跋过的古字画往往会受到众多藏家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