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4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教育   7841篇
科学研究   1421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454篇
综合类   253篇
文化理论   176篇
信息传播   883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550篇
  2014年   1401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1932篇
  2011年   2098篇
  2010年   1671篇
  2009年   1692篇
  2008年   2161篇
  2007年   1150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72.
手机由于具有传播上的双向性、互动性以及外形上的便携性,在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时作为人际传播的载体而异常活跃;同时又由于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有效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性,成为解决危机、发布公共信息的一项有效途径:如此结合了小众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手机,在传播中对危机的漫延与化解,使其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与效果上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73.
骆正林 《新闻传播》2006,(2):52-54,56
新闻是由事件构成的,电视新闻当然要给观众报道“事件”。世界每天都有大量新闻发生,但是电视在选择“事件”时,却为“我拿什么奉献给你”而苦恼。在社会空间内,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频道密度却在不断上升。这样的背景下,电视人被逼着从“文化人”向“儒商”转变,他们必须精通“事件营销”的技巧,才能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有人看。  相似文献   
174.
如果把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拆解开来,我们会发现,无论多么宏大多么深刻的报道都是由一个个细节串接组合而成的,无论多么深邃多么高屋建瓴的主题都是由细节来具体展现的。细节可以称之为新闻报道中最基本的元素,细节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把握好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真实细  相似文献   
175.
当今的广播正千方百计与新闻事件同步。不仅是常规定时播出的新闻资讯以时效快的内容吸引着听众的耳朵,而且超常规报道的新闻事件更让广播节目内容清新、快捷、丰满。从交通广播近年来的发展来看,高效快捷诚信的新闻广受公众欢迎,而对重大突发事件超常规的报道更成为交通广播的一个个亮点,体现着交通广播特有的服务功能,让听众尽享营养昧足的广播“快餐”。  相似文献   
176.
任旭辉 《新闻传播》2006,(10):38-39
将新闻“感性”化,是提高非动态性新闻可读性的路径之一。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人们接受外在事物、形象性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来得印象深刻并易于接受。就新闻来说,记者要善于对工作总结、会议材料进行深加工,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取代中性的表述和枯燥的数字,将非事件性新闻,尽量事件化、视觉化。  相似文献   
177.
邱江 《记者摇篮》2006,(7):26-26
新闻故事化,这几乎成了现在所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经常采用的手法。曾经枯燥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了,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各大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容易千篇一律的旧貌也由此换了新颜。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阅读和观看的快感,但同时也使一些应该遵循的新闻要素受到挑战。随着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倍受重视,新闻故事化也出现了严重被误读的倾向。误读一:新闻故事化就是找一个人当例子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曾经对新闻故事化这样注解:“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  相似文献   
178.
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的好感和狂热,20世纪上半叶集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十月革命以后,对苏俄革命民粹主义式的想往;第二次是30年代,对苏俄计划经济强烈的兴趣。在这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苏俄模式的讨论时断时续。  相似文献   
179.
近几年,各媒体的新闻报道较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离不开资料的支持。在几乎没有独家新闻的今天,对同一事件的新闻报道谁也不敢停留在传统的“发生播报式”的套路当中,而是尽可能地运用资料对新闻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度包装。“相关链接”这一使用高频词,见诸各大小报端,对加厚新闻背景起到了相当有效的作用,成为各家追求“同质化新闻差异化报道”的常用武器。在一次次资料服务新闻的实践中,我便有了一些资料与新闻的感觉——昨天的资料是今天的新闻,资料让新闻更有力、更丰满、更多彩。一、资料让新闻更有力2005年是中…  相似文献   
180.
王迅 《记者摇篮》2006,(10):34-36
近几年来,网民数量迅速增长,网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力量也逐渐壮大,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本文以“铜须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中网民公共言论责任的缺失。“铜须事件”简述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铜须门”事件,被称为“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纽约时报》国际新闻部的头条也关注了此事件,标题是“中国网民强加道德批判”。一位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发帖,讲述了和他结婚六年的妻子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一夜情的婚外恋事件。这位苦主还将两人的聊天记录,以及当事人铜须的QQ号码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