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6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在上一个羊年(1991)的年初,以皇甫平署名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等四篇解放日报评论文章为开端,引发了一场关于市场经济的大讨论,史称第二次思想解放。到如今这个羊年,这四篇文章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已被收入皇甫平主将、著名报人周瑞金的文集《宁做痛苦的清醒者》出版,并受到新闻出版界、理论界的关注。在6月底上海学术界人士的一次座谈会上,虽然周氏这本文集涉及诸多方面,但是周当年领衔主持写作的这四篇皇甫平文章仍然是与会者集中谈论的主要话题。皇甫平文章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在传媒上最先传达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212.
李清照与白朗宁夫人是东西方诗坛上遥相辉映的两颗璀璨之星,本文从她们作品中所体现的爱情与死亡主题入手,探讨了东西方文艺心理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213.
在一部分读者的心目中,英国诗人白朗宁是艺术大师;在另一部分读者的收目中,白朗宁是哲人、宗教导师,他的诗是“道德的滋补品”。白朗宁的两首小诗《深夜相会》和《清晨别离》可以让我们以管窥豹,看到这两个白朗宁的一斑。  相似文献   
214.
陈撄宁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他对老庄道家之学有精深研究。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以《庄》解《庄》","以现代科学解《庄》",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对庄老关系的理解、《庄子》的价值等方面的说解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15.
对<婴宁>主人公性格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蕴含其间的作者蒲松龄的审美取向为自然、纯真、智慧的人性美,并从蒲松龄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审美历史传承及社会理想和审美时尚等方面探析了作者审美取向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16.
高效薄层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正青风痛宁片中青藤碱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该药的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方法:在硅胶GF254高效薄层板上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测定不同厂家生产的正青风痛宁片中青藤碱的含量,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上层清液,每10毫升加0.04ml浓氨水作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波长为λs=275nm,λR=320nm,结果:通过方法的考察表明,青藤碱点样量在1.235-7.400ug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0.94%,n=5)。结论:实验表明,操作简便快速,数据准确,板间误差小,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17.
庄子的狂狷人格归结为对个体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只有纯任自然、心无毁誉、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才会身无所累.达到人格自由的境界。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必须实现两种超越:一是超越外物.摆脱束缚,恢复自然的人性;二是超越生命,悟透生死,进入达观的精神境界。实现超越,必须通过悟“道”来完成。悟道,即内心对道的体悟.方式就是“心斋”与“坐忘”。  相似文献   
218.
鬼母老媪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婴宁》里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质。她首先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老人;其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第三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她的形象是智慧、淳朴、善良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219.
《庄子》的生命主题可以用《庄子·大宗师》一篇中的"撄宁"一词概括,"撄宁"就是在纷乱中保持内心的安定、宁静。庄子生命哲学的主题便是探索如何在乱世中安顿个体生命,他以"撄宁人间世"的方式启示着人们:只有解开外物对于心灵的束缚,才能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回归生命的本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应对人世间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220.
李陆根 《文教资料》2011,(33):13-14
笑本是人的天性,是人性的纯真体现。蒲松龄在《婴宁》中塑造了一个美丽可爱、爱花爱笑的狐女婴宁形象。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婴宁“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转变.正是婴宁通过笑道来实现自己的孝道必然转变,也反映出作者对笑道和孝道的思考和矛盾。本文通过婴宁的笑来分析阐述婴宁如何通过笑道实现自己的孝道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