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侠 《陕西教育》2007,(10):75-75
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贝塔斯曼书友会与新浪网携手举行"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比活动,在前20位获得票数最多的作家中,既有鲁迅、巴金、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巨匠,也有金庸、古龙这样的武侠文学代表,甚至还有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这三位青春文学写手.有趣的是,在前20名榜单中出现了这样一幕:韩寒、安妮宝贝等的票数力压苏轼、白居易、李清照等名家.  相似文献   
102.
<正>读后感是同学们经常写作,也是编辑部经常刊发的作文体裁。以前我们多次提示同学们,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由对所读之书的内容介绍和自己的读后体会两  相似文献   
103.
今天,我读了《绿屋的安妮》的第一至第二章,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爱德华王子岛上有一对老兄妹,他们本想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做帮手,却鬼使神差地收养了个女孩.她的名字叫安妮,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4.
<正>风夹着雨水吹打着发出新叶的树。叶子翻过来,露出背面的白色;覆过去,呈现出洗得锃亮的绿。雨中撑着伞漫步的人,踩着雨水的节奏从第一根电线杆移动到第二根电线杆。铁栏杆上挂着的一排水珠摇摇欲坠,却许久没有掉下来。潮湿的空气让人感到黏糊糊的,挪不动半步。  相似文献   
105.
现象: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面前,层出不穷。从最早的文字时代的痞子蔡、安妮宝贝、李寻欢和慕容雪村,到随后图文时代的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头和竹影青瞳,再到宽频时代的胡戈、dodolook、沐尔,他们都曾经在网络上形成一股旋风,席卷各大网站。  相似文献   
106.
语言学家黛博拉-圣安妮(Deborah tannen)是畅销书《你只是不懂:女人和男人之间的谈话》的作者,她认为女人和男人有根本不同的交流风格,所以,他们必然属于不同的语言社交群体。按照这一观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交流,就像跨文化交流一样困难。这些争论捕捉到了普遍民众的想象,并使他们进入了社团训练程序。科学证据支持圣安妮的主张吗?假设交流风格确实在性别之间存着差异的话,这对性交流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7.
《简·爱》     
作者资料: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小说家,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相似文献   
108.
海伦·凯勒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  相似文献   
109.
我行书山     
正2014年3月3日晴我行书山,逍遥自在乐悠悠;我行书山,艰难苦海曾追忆;我行书山,云淡风轻两袖清……我行书山,别有一番乐趣在其中!我曾攀爬过书山,也曾游览过书山。在攀爬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来自《简·爱》的坚强,来自《绿山墙的安妮》的天真,来自《海底两万里》的幻想,来自《红楼梦》的古韵,李煜被囚禁他乡的苦楚,陆游与爱人唐婉相隔的悲切,李清照痛失爱夫的悲伤……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收获呢?我也游览过书山,尝试着与那些思想名人促膝而坐,进行深层次的交谈,与他们面对面的对话,体会他  相似文献   
110.
古嘉惠 《考试周刊》2012,(61):15-16
《绿山墙的安妮》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孤女的成长故事,百年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欢。本文从人物个性、补偿心理、教育意义三个方面对《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它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