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35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从特殊教育的安置方式和实施的效果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特殊教育加以比较,认为美国特殊教育在教育实施上尊重个性,注重实效的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2.
目前,理论界将入股安置模式视为较有发展潜力的安置模式,在此制度框架下,相关的各利益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形成了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因此,对入股安置模式中的各方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以及在阐释此安置模式特有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发展措施,对于研究和优化、创新安置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运动员退役安置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训练培养体制方面存在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运动员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是造成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的主要因素。建议:以"体教结合"为前提,切实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34.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的特点、水源工程对库区环境的特殊要求,论述了该工程库区各移民安置方式的利与弊,并据此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应以远距离农业安置为主,疏散安插县内农村及投靠亲友和人力资源非农化转移安置为辅的方针,同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我国退役竞技运动员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退役竞技运动员的安置问题进行分析后可知,现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困扰运动员和运动队问题的对策,同时提倡社会大力支持退役竞技运动员安置工作,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增大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的成功机率,解决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6.
送教上门,是针对不能坚持到学校接受教育、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义务教育阶段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的一种教育安置方式。山东省临朐县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切入点,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实际需要,开展送教上门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学定教”“以需定教”的精准送教模式。  相似文献   
137.
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想努力寻找到最为优越、最能发挥自身才能的工作单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后,需要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书,这时毕业生就需要了解一些毕业生就业分配中的特有劳动法律事项,尽量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协议书”不等于合同目前,很多企业包括北京市的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在接收毕业生时,与毕业生签订《毕业生服务期协议书》来代替《劳动合同》,在《协议书》中只规定毕业生定期服务的义务和违反约定时的赔偿,而不提用人单位应该提供的工资标准、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劳动…  相似文献   
138.
西藏生态移民安置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移民如何影响安置地人类活动强度和生态承载能力的问题,结合生态足迹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HANPP)两种方法,分析生态移民安置对西藏拉萨河流域典型半农半牧村—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影响,为西藏生态移民搬迁和安置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白朗村人均生态足迹由2.79 hm2降至1.8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4.44 hm2降至2.47 hm2,生态足迹指数从移民迁入前的51.72%降为27.25%,白朗村生态系统由强可持续变为弱可持续;HANPP绝对量由20.17 g C/m2增长为34.01 g C/m2,HANPP占潜在净初级生产力的比率在10.09%至12.0%之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HANPPluc不断上升并超过人类活动收获导致的HANPPharv,半农半牧型产业偏向农业方向发展。②占村域面积11.46%的洪积平原地区,承担着2019年移民安置后72.96%的HANPP,新开垦耕地和人工草地减轻了山体草地放牧压力,使得村域人类活动强度更加集中,利于实现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的协同提升。③两种方法结果均表明移民安置明显增强了白朗村人类活动强度,其中生态足迹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面更直观,而人类占用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在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分析方面更具优势,二种方法具有互补性。后续移民安置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承载力分配移民安置数量,并通过不同地形及植被类型之间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的合理分配,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9.
任立  甘臣林  吴萌  陈银蓉 《资源科学》2018,40(8):1539-1549
非自愿性移民的农业安置模式正面临安置效果和安置效率的“双低困局”,传统“以土为本、以农为主”的移民安置方式亟待改革创新。农业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不仅体现为人地关系的局部紧张,同时也表现为农户土地投入意愿与行为的变化。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多群组SEM的分析方法,对湖南渫水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移民安置区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是经济、心理和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行为逻辑符合“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响应”的路径范式;②原住民与移民两类农户主体的土地投入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原住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是对土地投入“利弊权衡”后的“客观理性”决策,而移民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则更多的表现出“风险厌恶”的“主观理性”倾向。  相似文献   
140.
韩兴宇 《科技风》2021,(6):191-19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事项,对促进社会发展、稳定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工作,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人之见的利益关系,严格遵守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对移民安置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保障当地经济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促进社会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阐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