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719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179篇
综合类   40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4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陈雪莲 《江苏教育》2022,(22):49-51
职初教师的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开展了立足实情、按需而行的校本研修,不断追问、审视、探究教育的真问题和新方向,组建“三星教师”成长营,让职初教师“全员、全程、全科”参与校本研修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成长的“杠杆”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2.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3.
“首”与“初”都可表示“第一”,但二者在与量词组配时有不同的倾向性。通过语料分析发现,“首”可组配的量词较“初”更为丰富,包括修饰具象且具有认知显著性名词的名量词、强事件动量词和部分时量词;“初”可组配的只有名量词“代”“届”和动量词“次”“度”“场”。虽然二者都可与“次”组配,但“首次”侧重强调事件的重要性,“初次”侧重强调新鲜感与紧张感。二者与“代”组配表达第一代的用例均不多,但“初代”因受日本动漫的影响在网络用语中用例增多。“首”与“初”这种组配特点与二者各自的本义相关,根据认知语义学理论,二者的识解过程及用法特点融合了各自本义所形成的百科语义知识,体现了词法与用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24.
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内涵与现状出发,归纳出重点要解决的两方面问题。在对晏阳初乡村治理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年轻人和村民为参与主体、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以教育为抓手、以调查和示范推广为过程、以内外力量借助为保障的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路径,从而实现晏阳初乡村治理经验的现代化转化。  相似文献   
25.
随机过程一阶概率分布函数的遍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随机过程一阶概率分布函数具有遍历性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定理1和推论1),并在较弱条件下,对一般的关于随机变量函数分布定理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定理2)。利用这些结果,讨论了随机初相位周期过程一阶分布函数的遍历性(推论2)。最后,作为应用,用具有一维均匀分布的随机过程构造了一种白噪音模型。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包钢焦化厂对10万m3/h煤气净化系统中初冷器喷洒工艺成功改造的情况;通过改造提高了初冷器的使用效率,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7.
晏阳初从事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科学普及运动。他非常重视科学的作用,提出了科学普及的原则和途径以及“中国化的社会科学”的概念。事实上,科学成为他的平民教育的精髓。  相似文献   
28.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理解 1.概念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3次。第1次在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等人;第2次在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J.Dewev)等人;第3次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遍及美、欧、亚洲等多国,主要倡导者为布鲁纳(J.Bruner)和施瓦布等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学家们认为:教学不是追求“结论”,而是“解释”材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30.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