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火在古希腊的家庭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希腊的家庭由圣火所聚拢,家庭作为一个宗教性团体的性质更甚于作为一个自然的联合体。从订婚、结婚、到孩子的出生,火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火是理解古希腊家庭生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3.
开卷     
《江苏教育》2015,(11):6
<正>本书文字真挚、无邪、质朴而可信,它是小说、游记、追索、一组演讲和非宗教性的告白。全书讲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中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和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  相似文献   
54.
清末民国时期,民间教派为传达教派思想、修行劝善等,通过扶鸾仪式进行人神沟通而创作了一类可称为“扶鸾宝卷”的文本,这类文本也常被视为坛训,但学界对坛训是否归属于宝卷有一定的争议。在对泽田瑞穗藏宝卷进行数据整理时,发现有16部文本托言神佛所作,无法确切地归入佛教宝卷、教派宝卷或民间故事宝卷。通过对这些文本的细读,本论文认为应将其归入扶鸾宝卷。扶鸾宝卷一方面在教派归属、文本名称、文体特征、说唱性等方面与宝卷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应用于多种扶鸾仪式,具备坛训的巫术色彩。可以说扶鸾宝卷是宝卷向坛训演变的过渡形态。对扶鸾宝卷的讨论可以解决我们对泽田藏宝卷进行分类整理时的困惑,同时也为宝卷学界整理和研究相关文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黄海波 《学会》2010,(6):11-14
该文总结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简称SYMCA)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三个经验:(1)把握时代脉搏,探索组织定位;(2)持守博爱理念,延伸服务意识;(3)提升专业能力,塑造组织品牌。文章认为,SYMCA创造性地将基督教背景转化为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实际引导功能的组织要素,从而突破了基督教背景所带来的约束,使基督教界的精神、价值与资源获得了在当前环境下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化参与路径,提供了将宗教背景与现代非营利组织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56.
本采用东西方学对比手法,以东方神话、史诗和宗教典籍为例,具体分析了东方信仰学的宗教性、伦理性、浑融性特征,对传统的特征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7.
儿童青少年宗教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宗教性研究中,在宗教性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与共识;比较了宗教性的心理结构理论与测量工具,对儿童和青少年宗教性的发展、宗教性的跨文化研究、家庭对宗教性的影响、宗教性的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概括了宗教性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58.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商朝时期神圣而庄重的活动,青铜器便是祭祀的重器,是那个时代宗教祭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青铜器的研究亦能对商朝美学思想进行汇总,商代青铜器不仅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且带有浓厚的统治阶级统治欲望,对青铜器的研究离不开它的形式美,从祭祀与纹饰两方面,分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人们了解商代历史文化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9.
随着环境破坏的加剧,生态思想不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信仰,具有了宗教性质。本文意在指出,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危机致使生态思想具有这种性质,这种性质不仅表现在科学、哲学、伦理学中,也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60.
中希地母神话在阴性书写上对土地、母神、生死的叙述上呈现出异质特性及多重叙事,论文着重比较文学论述中跨文化、跨领域、跨民族、跨语言研究,以中希地母神话中建构出的宗教性、死亡、母性叙述的多维度叙事为比较研究角度切入,以探析中希地母神话故事的阴性书写,探索出其中女性叙事文学的文学书写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为:生命的追寻与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