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304篇
科学研究   354篇
各国文化   166篇
体育   223篇
综合类   298篇
文化理论   61篇
信息传播   4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97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中国共产党人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实践中,从宗教的内涵和特点、宗教的功能与价值,以及执政党与宗教的关系等视角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开拓,拓展了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992.
文章以符号学的原理,论证了宗教和文学的形态都是符号,并具有重叠性、多义性和迁移性的特征。宗教符号和文学符号均来源于人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制作方式为:在原型物的基础上,注入主观情愫;摹仿原型物,进行再创造;根据多种原型物,重新进行组合。但是二者的功能价值和结构形态是不一样的:宗教符号是一种供人崇拜的神祗符号,文学符号则是一种供人鉴赏的审美符号;宗教符号的能指部分大而所指部分小,文学符号的能指部分小而所指部分大。宗教文学正是在这两种符号的交叉中所形成的边缘符号形态。  相似文献   
993.
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它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发挥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人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994.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995.
19世纪30年代,英国新大学运动在中部城镇迅速崛起,它以市场为驱动,具有收费低、入学要求低、不要求学生住校、排斥宗教教育、不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等特征。以“实用知识普及协会”的成立为标志,“实用”成了新大学教育的座右铭。这些新大学的产生危及了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古典人主义的教育传统,使传统的大学理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名神学家、  相似文献   
996.
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多,当前大学生对宗教普遍持宽容态度,甚至还主动接受宗教的影响,这既是宗教本身具有的积极功能使然,也是因为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迷茫和原有社会整合的解体而新的整合又未建立的缘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则是另一重要原因。文章在这四个层面上进行社会学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当前国内的思想界,有某些学者论证说,现代中国的种种社会问题,"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是"信仰危机",而此时能够拯救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途径就是宗教.笔者认为,宗教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种亚文化,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如何引导其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抑制其消极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当前有一种高调的"宗教道德救世说",旨在喧宾夺主,意图推崇宗教道德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导话语.在笔者看来,这种高调的"宗教道德救世说",大多来自西方的一神教.我们应当大声质疑这种文化传教的声音,对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毫不留情地进行批驳.在这里,主要论述以下四个观点.  相似文献   
998.
王晓玉 《兰台世界》2012,(22):69-70
西夏文化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特征[1],在节日风俗方面,即表现为在保留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吸收、融入了周边民族的节日习俗。本文现拟从民族节日、宗教节日和中原历法节日三个方面,对西夏节日风俗作如下分析。一、民族节日党项羌人早期居住在西北,"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2]5290,对他们的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他们不得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和庇佑,所以早期西夏社会盛行自然  相似文献   
999.
罗晓飞 《兰台世界》2012,(22):74-75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以民间风俗为目的且在生活中广泛流传的实用美术。其创作方式自由、随性,表现手法质朴、率真,在形式特征上呈现出早期朦胧的、原始的艺术痕迹,流露出"既在尽性又在尽意"的感性思维方式。在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上往往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现实需求作为标准,集中反映了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民间美  相似文献   
1000.
魏志芳 《大观周刊》2012,(50):18-18
屹立于城市中心、尖塔高耸入云的哥特式教堂,隐于山间云雾、藏于松柏林中黄墙黑瓦的中国佛教禅宗寺院,都是非常完美体现宗教教义的伟大建筑。哥特式教堂是12-14世纪天主教理想的综合体现,教堂就是上帝。中国佛教禅宗寺庙是宋代禅宗佛学思想的含蓄表现,寺庙不仅是佛的世界,寺庙为它的信徒展示了一种禅境,在这里寻求内心的顿悟。本文将以洛阳白马寺和意大刹的采兰大教堂为例,从建筑所在地、材质用料、空间布局、内部陈设与装饰等方面比较中国寺庙与西方教堂在建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