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试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审美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院校图书馆应该根据现代化图书馆的特征,从馆舍外部环境、馆舍建筑、馆内布局以及馆员综合责质等方面进行美学上的改造,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2.
论校园文化(上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审美的精神文化,具有非强制性、中介性、渗透性等特点,有极大的审美育人功能。校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  相似文献   
503.
本文针对当代美学面临的困境,指出以艺术为中心的本质主义美学观,美学研究者固守的精英文化观念对世俗生活的拒斥态度是造成当今美学与生活疏离的原因。美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走向现实、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我们提倡"生活美学",它的产生是美学学科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它是人类学思维范式对应的产物,生活本身与美本身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对待社会生活诸多的审美文化现象美学研究者应持宽容的态度更多地纳入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0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视野下,研究和实践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审美化,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提高学科教学绩效的必由与首选之路。  相似文献   
505.
506.
何艳 《学子》2013,(10):4
现代幼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并以此去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的任务就越发显得重要。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从本质上说,学校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审美素质的作  相似文献   
507.
审美化教学是教学中教师善于对美的发掘、美的创造,使学生在感悟美、欣赏美、体验美的同时,将之内化身的一种素质、修养,外化为自己的生活实践、行为举止。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508.
周涛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214-215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人对新闻的提取、撰写和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对新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有严格的要求.感知美、创造美是新闻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其所突出的人物身上本就具有一种美.笔者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的角度出发略论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509.
王俊棋 《新闻界》2012,(15):32-35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视听传播日渐审美化,近年来这一趋势日渐明显。在理论上,它是消费文化把传媒以景观的方式审美化了,现代传媒技术既是"人的延伸",也是新的审美化载体。作为"景观"的传媒本身即包含了审美化的蕴涵。媒体受众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体验主体,这是消费文化语境下传媒与前消费时代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510.
张伟 《文化学刊》2012,(2):98-107
新时期以来,曾经受到冷落的文化学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了接续和特别的关注,形成了所谓的"文化热"。本文梳理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对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是中国学者试图超越意识形态,通过建立起文化研究的平台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