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512.
电视社会新闻:独特社会世俗景观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乐 《现代传播》2004,1(6):39-41
在某种程度上 ,社会新闻是新闻发展的一个标志物。较之其他新闻类别 ,电视社会新闻与社会变迁、民众需求、传播技术之间有着更为活跃的联动。这也使其在延展了人们感知生活触角的同时 ,构筑了独特的社会世俗景观。而这一景观的构筑本身也深化和推进了社会新闻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进程、主体、叙事、形态及意义五个方面解析中国电视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513.
白兰 《新闻前哨》2004,(10):50-51
看电视,是现代工业明条件下大众化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看电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整个社会心理?电视作为媒体在这个被看的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商业化?电视对大众形成影响的利弊如何?电视制片人在完成电视内容的生产和流通中被哪些因素制约?这都是电视研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14.
以媒体技术本体化与视觉文化审美化为表征的新意识形态的弥散,深刻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发展。物质性存在的强势与观念性存在的低限之间的博弈,是数字艺术以及电子视觉文化无法回避的现实。"数字化生存"的技术和"艺术化生存"的人文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数字艺术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15.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的审美性毋庸质疑地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评价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就此进行了评价论述。  相似文献   
516.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此论题论争的重要理论资源。但真正第一个提出此论题的学者是法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昂立·列斐伏尔。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理论是在其消费社会批判前提下作为一种逻辑策略提出的,他借以证明日常生活具有改变自身的可能性,进而具有完成文化革命的审美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发。  相似文献   
517.
本文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实现英语教学过程的审美化,从而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518.
王千一 《视听》2021,(5):16-18
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在新世纪以来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审美泛化导致公众审美出现了表层化与单一化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日常生活审美化让美学超越了艺术的狭隘领域,而逐渐成为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大众的精神需求被突出,这一点在移动短视频创作中表现明显.一方面,短视频的模式化生产与阿多诺曾担忧过的艺术危机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其...  相似文献   
519.
《教师》2016,(26)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事物,通过境、情、声的刺激,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语文的学习情境,使语文知识趣味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语文学习生活化。因此,多媒体技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本文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对朱自清先生的审美体验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0.
审美化教学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审美化教育”和“审美化教学”是我们历经七五、八、九五规划三个五年计划十数年实验和实践研究而提炼出的一种崭新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构成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追求教育教学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教育教学全面的、科学的审美转化,从而达到有效、轻松、愉悦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