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80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语文教学有三个层面:语言文字训练的层面、文化传播的层面和审美化育的层面。这三个层面是有机交融、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2.
康艳 《丹东师专学报》2009,(4):81-84,140
1986年作为后新时期文学的标志性的一年,也发生了诗坛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即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年现代诗群大展》,它将诗歌创作沉入对日常生活的思考,通过语言的"自我表达"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体现审美日常化的创作取向。本文以于坚的诗歌创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相关诗论主张的清理、分析来探讨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坛在推动日常生活进入审美的范畴所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3.
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4.
当下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业已成为"美学进程"中势不可当的阶段性话题之一。在浩浩荡荡的商业大潮冲击之下,"审美非功利性"这一命题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透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审美非功利性"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文化立场不同,侧重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5.
文九 《培训与研究》2009,26(6):46-48
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6.
课程改革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正逐步深入展开,其中变革教与学方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审美化语文教学策略,尝试引入审美教育功能来改进语文教学方式。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论证,二者结合教学具有可操作性,是以学生为本的愉悦而高效语文教学的策略。审美化语文教学以其富有情感性、形象性、个性化特点贯穿教学始终,首先布置美的环境、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美点,通过品美掌握知识点;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美中开启想象世界,生发出创新的火花,使语文教学过程变为生动有趣的审美活动,学生在其中能放下负担,主动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丰富情感、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7.
美育是高校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教育内容。高职语文实施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客观存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利用美学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情感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8.
文学理论"审美化"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文学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然而,我国近年的"审美化"研究模式中出现了,"非-审美"的异化倾向,表现为:一是抽空审美的具体历史内涵而将其界定为超历史的抽象概念;二是置换审美的内涵.否认了真善美之间的辩证关系,把现实生活的一切都等同于美,实质取消了"审美"与"非-审美"界限."审美化"研究模式难以真正使文学研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9.
文化成为消费品是现今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文化现象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状况 ,传统的文艺学、美学不应依然恪守原来的固有领域 ,而应将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与纯文学具有同等地位的研究对象 ,对这种新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 ,批判其负面作用。这样做既能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又可为文艺学和美学寻找到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90.
赵伶俐 《四川教育》2000,(10):39-40
受到读者们的关心与专家学者的支持,本刊“进修园地”的“创新教育讲座”已进行四讲,内容涉及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意识、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教育氛围的创设等。我们对读者、专家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创新教育讲座”暂告一段落。从本期开始,我们约请西南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赵伶俐教授为我们开设美育讲座。讲座的总题目是:“美育(审美化教学)的课堂操作”。赵伶俐教授是国家教育部八五、九五两项重点项目和规划项目的实验主持人,她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充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际,我们相信,这会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听到你们的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