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21.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2.
冀东民间故事是生活在冀东大地上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表达了他们的心理与感情,展现着它深厚的美学意蕴。审美要求与劳动美结合在一起,重视精神美的追求是冀东民间故事创作者们的审美观念。冀东民间故事具有美的形态、审美价值与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3.
许多人都向往完美、追求圆满、憧憬辉煌,可《破碎的美丽》一文的作者——乔叶,却偏偏喜欢破碎、欣赏残缺。在她的眼里,"景物"由完整到凋残,"人生"由华丽到残破,乃至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生命,只有破碎之后才是最美丽的!审美观点十分奇特!  相似文献   
124.
一、美育的意义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学校的美育,是通过文学艺术和借助于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激发学生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美好的事物,厌恶丑恶的东西;并注意在文学、艺术、音乐等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培养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正确表现美,善于创造美,从而不仅使他们生活丰富多彩,而且使…  相似文献   
125.
动物的美学     
鸡说:鹤的脖子再粗一点儿,腿再短一点儿,就能像我们鸡一样完美了。猪说:千里马如果有一个我这样丰满的肚子,肯定会更有大将风度。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从化学实验教学的形式美、变化美、创造美三个方面,说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7.
<正>"将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出高效的生活课堂.一、合理"联姻",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一个教学内容呈现得十分具体.所以教师备课时要认真解  相似文献   
128.
美丽心计     
Marina 《网球》2013,(10):148-148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告别赛,也没有任何仪式,巴托丽宣布了退役这个在别人看来很重要的决定,犹如她的温网冠军,一切都发生的那么快,让人猝不及防。对于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巴托丽这样的选手是不讨喜的。因为她的长相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点,她的球风怪异的也够可以,她的举止又有些出位,所以每每提到  相似文献   
129.
林丽 《新疆教育》2012,(5):145-146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130.
“点”在审美化教学中指“审美观点”。它是主要目标的精髓.即每一课的目标与美育内容相连接的关键交合点。也是教学内容的着眼点。在阅读教学中。“点”便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聚焦。是教学“切入点”、文章“重难点”以及“延伸点”的总称。如何实施“点”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