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革新宪法学教学体系,培养21世纪高等法律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建立面向21世纪的宪法学新体系为中心问题,回顾并分析了现有宪法学教学体系的由来与缺陷,提出了建立21世纪宪法学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21世纪法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2.
朱叶 《当代电大》2004,(10):56-60
宪法学课程的学习以及考试均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宪法学》教材,《宪法学》教材由焦洪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相似文献   
43.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苏联完法学研究模式转向对西方宪法学的引进与介绍,并对近代中国宪法和宪法学也进行了反思。宪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走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得以扩充,对公民权利、人大制度、政党制度、修宪问题等研究走向深化,宪法学的实践价值有所提高。同时,当前的宪法学也存在一些诸如“本土化”研究不足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理论体系,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建设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注重宪法学实际社会价值的发挥,为民族、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宪法学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4.
由于中国宪法的急剧变迁与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近30年来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基于基本范畴构建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过程论、人民主权起点论、法权起点论等代表性观点;第二阶段(本世纪初)基于科学功能构建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历史宪法学等有影响力的流派。笔者以为,随着认识的深入与各种视角的整合,未来宪法学将基于系统功能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5.
孟庆涛 《考试周刊》2012,(17):180-181
中国学者就宪法学理论体系提出的诸多观点实际上都是在现代性的视角之下展开的,但对作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性本身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说明。从现代性视角来看,古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变表现为宪法基础从客观的自然法向人为的社会契约论的转变。《宪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应当奠定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人民以社会契约为基础。通过权利让渡组建现代民族国家,从而确立公民与国家间的宪法法律关系。这种宪政体制是限制国家权力与保护公民权利的平衡性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6.
李茂磊 《大观周刊》2011,(38):26-26
规范宪法学的学说与主张日益受到了公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的重视。规范宪法学之所以要认真对待政治宪法学的批判,是因为在政治宪法学背后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作为其结构性前提。  相似文献   
47.
我国的宪法学研究方法已经由注释宪法学走入了规范宪法学阶段,如今又在向着宪法解释学转型.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进行辨异,并从中国宪法学和当前宪法发展现状出发,对两种方法进行选择,提出以宪法解释学为重心,以规范宪法学为补充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8.
49.
王强强.高中毕业的农村娃.为了生活,选择到郑州大学当保安。命运的不公没有使他选择放弃。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努力自学,短短几年,他先后获得了专科、本科学历。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最终于2013年6月高分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强强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输在起跑线上”的人通过不懈努力也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50.
正钱端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宪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主持筹备北京政法学院,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学和法学人才。他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学、政治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法学和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