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最后一名女知青》在阎连科的创作中属于由向往城市到拒斥城市的过渡性作品,其价值指向在于"家"意象所透现的乡村温情,正是这种温情完成了贫穷乡村面对优越的城市的对峙。但是阎连科笔下的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都市,当中体现着阎连科对城市的道德法庭的预设,这实际上是这一批作家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32.
历史单元复习是高考总复习“第一战役”,其任务是落实基础,理清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熟悉、理解、运用和巩固历史知识。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这些任务呢?笔者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双基为主线,以考点为主旨”的思想进行了多年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五单元《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为例,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3.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于在城市发动的起义相继失败,被迫转入农村,在农村斗争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斗争经验,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指出了胜利的道路。准确理解这一理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4.
35.
文学的雅俗对峙与金庸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雅俗对峙是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0世纪中国小说地位空前变化,新学对通俗小说发生影响,通俗小说则对新学提出了挑战。雅学、俗学都能产生伟大作品.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他超越了“供消遣”与“为人生”的传统,以超凡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才能,以对传统小说语言形式的发扬光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6.
在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达罗卫夫人》中,伍尔夫尝试了意识流的各种技巧,成功而多侧面地塑造了达罗卫夫人的形象以及她矛盾的生存状态。造成她这种生存状态的原因既有外因方面的,也有内因方面的。达罗卫夫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正好实践了伍尔夫摈弃“物质小说”而写“精神小说”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37.
余华的几部长篇小说,从《在细雨中呼喊》到《兄弟》中反复出现的"第二父亲"形象是对余华在强烈对峙冲突中建构正常父亲的形象的艺术追求,寄托着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38.
周洋 《新闻前哨》2009,(12):53-55
在国际摩擦事件中要以“我”为主,抢占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先机、以“释”为主,重点破解摩擦产生的分歧点、以“合”为主,实现舆论、心理、法律战的融合、以“谋”为主,科学搭建我军立体对外传播结构的国际传播对策。  相似文献   
39.
林楚 《初中生》2007,(6):22-23
云博对你说:母亲,一个伟大的称呼,再多的鲜花都无法衬托母亲的美丽,再亮的光环都无法映照母亲的无私。我们知道,母亲无法定义,母爱无法丈量,那就让我们用两个小故事来展示那最真诚、最永恒的母爱吧。  相似文献   
40.
郭成林 《中学文科》2007,(6):109-110
从1927-1937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由以阶级矛盾为主向以民族矛盾为主的转变时期,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了国共关系,期间虽有失误,但能够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基本上适应了社会形式变化的需要。准确了解武装反抗国民党、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