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经典文本,其教学内容到底该怎样选择一直不甚明晰,有分析人物形象型、学习写作方法型、品析语言型等等.但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都应从散文的体式、鲁迅散文的特点和这篇文本的特质等方面来对文本进行分析,这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才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2.
青鸟传书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派青鸟给汉武帝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相似文献   
33.
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夸父追着太阳奔跑,并最终追上了太阳,但被太阳的光环烧灼得口渴难耐,就喝黄河、渭河水解渴,但是黄河、渭河水不够喝,就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没有走到大湖,在半路上就渴死了.那么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呢?首先看看<山海经>是本什么书再做论述.  相似文献   
34.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凤与龙曾同为两大主要图腾。凤凰作为一种神鸟可能是虚幻的,但作为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物象其承载的多重内涵不容否认。《山海经》这部"古老的奇书"中保存了凤凰的原始面貌,从神话的角度探索发掘凤凰的深刻内涵、潜在意蕴,从文化、人类、史地等视角对这一物象进行研究探讨,重点论证凤凰与玄鸟的"二而渐一"历程、凤凰与周民族发祥的"史地互证"关系、凤凰与乐舞及文学"多重联系"之体现。立足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以期对中华民族成长过程中文化思维、文化心理、文化性格等方面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35.
《阿长与<山海经>》蕴含了鲁迅对阿长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这份感情通过巧用不同手法和形式得到体现:叠加运用对比手法,充分展现儿时单纯质朴的感激、敬佩之情;交错运用双重叙事视角,体现情感从儿童感性认知到成人理性认知的螺旋式深化;运用并列结构标题强调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心中不仅位置同等重要,而且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成为他心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36.
37.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各种怪虫异兽和各种神话传说的中国古代地理书,书中的那些我闻所未闻的怪兽和草木,让我非常着迷.《山海经卷二:西山经》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观水出焉,……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见则天下大穰."意思是:从钟山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观水从这里发源,水中有很多文鳐鱼,长着鱼的身子和鸟的翅膀,常常在西海和东海游走,在夜间飞行.它的叫声像传说中的一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38.
吕调阳《五藏山经传》、《海内经附传》发展了《山海经》非全经注本体例,其历史背景为清代考据之风盛行和《山海经》地理书说的长期秉持。  相似文献   
39.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40.
杨斌 《文教资料》2013,(16):1-2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第三句诗究竟是"形夭无千岁"还是"刑天舞干戚",自宋代产生争论以来,到今天这两种说法依然并存。本文主要从上下文义、句式、版本、校勘、"篇指一事"和组诗等六个方面对此论争加以综述,并以"形夭无千岁"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