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抚着岁月的秀发,细数这1095根不凡的发丝。每一根都记录着我们踏过人生泥泞路一串串抹之不去的回忆。日历就像一片片帆,飘过曾经的河流,奔赴流向未来的大海。在这个夏天,你,我,眼里是否会闪着泪光?再或者,你,我,是否还可以仍然微笑着说再见?托腮,思索良久,被尘封的记忆浮出脑海,惊起一个又一个波澜。岁月的摩天轮在不停的运转,而我,只是一个凡人,我想伸手,将这时光停留,却是徒劳。既然不能阻止光阴似箭般的划过,那么,请允许我,在这个夏天,用文字将那岁月留住。  相似文献   
42.
少年时光,总是充斥着浓浓的欢乐和淡淡的忧伤。那就是我们的青春岁月啊,被书写、被传唱、被演绎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在一本书、一段音乐、一片微醺的光线里,倏忽记起,鼻头酸涩。成长,是段漫长的苦诗。但在其中,我们总是追逐着梦想,不断努力着、坚持着、守候着,未曾放弃,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讨《缅甸岁月》中的自然主义文学倾向,运用自然主义文学的有关理论和写作技巧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从环境描写、人的动物化描写以及人的各种欲望的描写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发现《缅甸岁月》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描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缅甸的落后和愚昧,表明了环境决定人的命运.被殖民者的低等动物化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主义和种族...  相似文献   
44.
吕志强 《军事记者》2010,(12):49-50
读熟人的书.心里总会不知不觉泛起阵阵暖意。阅读政保的文章,与阅读政保的人一样,都让我感到特别亲切。  相似文献   
45.
我是个女汉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小我老爸就拿我当男孩子养.某天我甚至还听到穿着一双人宇拖的他跟小区外面卖卤豆腐的王大爷瞎侃:“我们家那小子啊.今天百米赛跑又拿了冠军!”  相似文献   
46.
罗启锐导演《岁月神偷》被誉为:"最美最感人的地道港片"。这部影片不仅向观众展现了罗家四口在艰难生活条件下,相扶相持的故事,更向读者展现的是60年代香港人的认同意识。他们认同香港历史、香港精神、香港身份等香港形象。他们牢记香港艰苦奋斗的历史,发扬乐观的态度和"做人总要信"的香港精神,以及作为祖国一份子的香港人而自豪。因而《岁月神偷》不仅是一部文艺片,更是一部表达认同感的影片。  相似文献   
47.
黄小腰 《大学生》2013,(21):72-72
正艺术家赵青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说生活,生命在活着,你要找到活着的感觉,你要真实地触碰到它。重要不是对或错,伟大或平凡,而是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每个人要找到令自己舒服、自在、恰当的方式。但是大部分人偷懒,总问‘麻烦你告诉我吧’,其实这是人唯一不能走捷径的地方。"我一度像赵青说的那样,常常向人请求:"麻烦你告诉我吧!"大学刚毕业那几年,总是很希望听到朋友或师长  相似文献   
48.
刘军 《声屏世界》2008,(6):40-41
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几乎引起了所有网络娱乐频道的热评。吸取《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成功元素,《亮剑》《历史的天空》等革命历史题材剧开始走俏,并连续刺激着收视率的提升。同时,“反特剧”《暗算》更是迅速走红大江南北,北京电视台以5.8%的收视率开局,峰值最高超过14%。此后,《如此多娇》《古城谍影》《一双绣花鞋》《我的特务生涯》等一系列以建国初期反特、  相似文献   
49.
大自然中,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殊语言,它们各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出  相似文献   
50.
《缅甸岁月》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是他基于自己在印度殖民地的生活见闻和感想而作。作者通过主人公弗洛里的经历刻画出殖民主义环境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奥威尔的创作始终关注着人的生存和自由,这一点与人道主义的内涵相契合。弗洛里在文化夹缝中挣扎,最终选择了逃离来追求精神自由。本文试图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着重探讨小说中主人公弗洛里的精神逃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