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布锡 《科协论坛》2012,(12):28-29
天文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科学,远在人类刚刚从茹毛饮血转到农耕放牧的时期,为了掌握农时,就已经诞生了天文学。我国远在三千年多年前,已经有了最早的历法,编制了既考虑太阳的运行规律,又顾及月亮圆缺变化的独特历法,非常适合农耕使用。国家设立了司天监,专门观测天象,除了预报农时节气之外,还负担着观测天象,记录日月和行星的运行,以便预报未来吉凶的任务。同样,在埃及、印度、巴比伦以及玛雅等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留下了古天文建筑的遗迹,编制了不同的历法。  相似文献   
12.
近日记者从重庆出版社获悉,该社已于10月推出有着中国版的麦田守望者之称的长篇小说《少年巴比伦》。这部长篇小说,原刊载在著名的《收获》杂志上,作者路内是目前上海文坛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3.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今天伊拉克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因而史书称其为“肥沃的新月地带”,它是人类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中亚深山中的苏美尔人侵入这片沃土,他们在这里发展了农业、发明了象形文字即“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十几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奴隶制城邦。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07,(3S):7-7
一天为什么要分成24小时? 人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也就是12×2小时,对此至少有两种解释:第一个划分依据是手的食指至小指之间的指骨个数。古巴比伦人根据这个数字把一天分成了12个相等的时段。第二种解释涉及到天文学,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人的日历上标注着一年有36个“星期”,每个星期都有10天。每一个星期的开始都以黎明时分某颗特定的星星升起为标志。这36颗星星将夜晚自然地分成12等分,类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人把白天也分成12等分,由此产生一天24小时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智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31-231,228
中国的古代建筑蔚然大观,类型众多,多民族的交合,更加使之成为多元之势。它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近五千年的延绵不断的历史,这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这样称赞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同样也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以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正是这五千年文化的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特色。正是因为这深深的文化渊源,对我国民族古建筑的研究一直是中华建筑学人士及相关专业人员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纵观数学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以及中国的古典数学到现代数学都是产生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人们从计数(例如结绳计数)开始就在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不断地发展自己,同时也使数学学科本身得到建构和发展,即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不断地受到实践检验,得到建构和发展.在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已经成为数学课堂常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里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材料.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时代》2006,(6):108-108
A: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解释。最流行的猜测是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人计算太阳环绕地球的轨迹用了360天完成.所以他们把圆分成360个等份。这与2000年前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古巴比伦人不谋而合。古巴比伦人采用60进制的数学系统.他们应用该系统将角分成60度.6个这样的角组合在一起变成360度.这与古苏美尔人的想法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8.
“骡子和驴子的故事”是一个流传很久的世界历史名题.这个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据说该题在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就出现了.后来在大约10世纪编成的《希腊文选》里正式记载.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重访巴比伦》的主人公查理在美国从经济繁荣期走向萧条的过程中经历了纵欲、迷失进而精神毁灭、生活濒危,又逐渐寻求道德救赎、心灵回归的过程。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该作品,通过分析主人公查理的伦理道德观的几大转变,探讨菲茨杰拉德伦理道德观的发展过程及其社会贡献,并最终肯定其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一天,阿米蒂斯王后闷闷不乐地来到宫廷后花园散步。她一边叹息,一边自言自语:唉,这里到处是干涸的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快要把人憋死啦!要是这个后花园再大一些,能悬在空中,像我的家乡一样错落有致就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