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似文献   
32.
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起居用品,席在《仪礼》诸礼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具体的使用规范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礼制制度。先设为"筵",后设为"席","加席"显示了宾客身份的尊贵,"辞席"则表现了宾客的谦卑与对主人的尊重;"席面"与入席时人的面位相同;席在铺设时是有首尾的;席的一端为上位,具体"席上"的位置因布席的地点、对象而异。  相似文献   
33.
晚清湖南名士王闿运曾纂《东安县志》,当今学者多认为其书已遭毁版或者佚失.论文通过考察现存《(光绪东安县志》版本、内容特征和相关文献,考证此志即王闿运所纂.  相似文献   
34.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从“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自我视野与他人视野的融合”两方面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诗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深度参与,使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5.
以席狮舞为个案,从身体视角考察民俗技艺的习得、身体实践与地方社会互动的过程与文化意义。席狮舞传承包括入门、训练、展演等3个阶段:(1)弟子投师后,经历皈依、小庙日课、香花见习等一系列身心磨砺,并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转换而得以入门;(2)在小庙内部席狮训练中,其身心规训表现为传承人身体之社会性与生理性的互动协商,旨在以技艺娴熟而强化席狮文化认同;(3)在席狮村落展演中,表演者不仅通过视、听等具身体验展现“刻写”在身体里的孝、义等教化之理,而且也将席狮文化传播于民众并将其转化为地方文化认同,最终指向“俗艺归善”的身体文化理想。民俗技艺传承者的身体既被文化刻写,也是文化认同的载体,还是传递、形塑地方文化的道具。身体视角的研究是未来保护及赓续民俗技艺、丰富本土身体研究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6.
《韩诗外传》等典籍所载"三经之席"中的"三经",学界多认为是指三种经书。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考察,并联系孔子时代的实际情况,结合儒家经典系统的发展史,可知"三经"当指三根经线;"三经之席"即春秋时期士大夫所使用的用草或竹织成的三道编的席子。从礼的角度来审视"三经之席"的文本功效,可知此细节体现了孔子颠沛不忘礼的君子修养与临危不惧的圣人气象。  相似文献   
37.
说勤     
阅读级别:★★★★★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读了大量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38.
赵娟 《现代语文》2006,(1):22-22
刘禹锡是中唐名的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学家,刘禹锡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诗作,赢得了“诗豪”的美誉;作为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其《天论》上、中、下三篇中,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重要观点,体现了一名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战斗精神。然而,刘禹锡却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刘禹锡也不例外。他青年登科,一生致力于革新事业,但政治厄运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他一生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拿起学的如椽巨笔,凭借着坚毅的性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亮丽的一笔,因此他的诗歌自始至终都是洋溢着一种斗争精神,无怪乎明人胡震亨评价道:“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公优游诗酒问,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唐音癸签》)  相似文献   
39.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人们所喜爱、传诵。诵读这首名诗,我们似乎听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相似文献   
40.
乡愁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一首思乡诗,往往蕴涵着深厚的人类文化积淀。解读席慕蓉的《乡愁》,可以揭示这一类别诗歌创作,即“有意味的形式”所具有的文化社会传统的原型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