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末去幼稚园接小表妹小雪,小表妹画的太阳花、孩子们做的丢手绢游戏和小表妹调皮的上楼走法,激发了我的数学灵感,发现了三个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42.
幼稚园引进中国后,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上是沿袭国外的做法。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浙江教育家,根据中国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幼稚园课程目标、内容及编制等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突破,为中国化幼稚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1920年12月开始,对其长子陈一鸣进行了为期808天的跟踪观察实验,对儿童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动作、身体、思想情绪、言语、学习、游戏、智力等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44.
江如画 《高中生》2011,(21):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看似随性散漫,实则严谨绵密。文章开始叙写"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忽而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45.
何年 《教育》2011,(19):21
前不久,童童一家坐在客厅里观看去年夏天参加一个电视选秀节目录制的视频。参加这个选秀节目给童童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最终没有过关。直到前些时候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总决赛,童童一家才找到原因:原来是童童表现得太"成熟"了。  相似文献   
46.
《基础教育参考》2012,(1):27-29
香港学前服务是指幼稚园及幼儿中心提供的教育和照顾。幼稚园是向教育局注册,为三至六岁儿童开设.现时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办半日制课程,既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也有部分幼稚园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幼儿中心包括育婴园和幼儿园两类服务机构是向劳工及福利局辖下的社会福利署注册.  相似文献   
47.
刘富贵快3岁了。7个月时他病了,被独自打包空运回中国,由奶奶照看了一段时间。康复以后又被包裹送回日本,开始在日本保育所里旺盛地生长。这个传奇的小人儿勇敢,善良,聪明,像颗精彩剔透的小魔力球,正在慢慢绽放。我们将分两期在"在国外"栏目中跟随他一起成长,和富贵的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他在日本保育所里充满新奇的生活。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具备不同职能的保育所和幼稚园来承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育所是由厚生劳动省管辖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为有工作的监护入托管照顾幼儿;幼稚园则是由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针对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日本社会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要求行政一体化、设施一体化的改革呼声也此起彼伏.1980年代后半期至1990年代前半期出现了向行政一体化和设施一体化的转化契机.这一契机出现的原因一是出生率的下降,二是适龄待入保育所的儿童数量的增加.日本政府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当今日本政局不稳定的背景之下,其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保育所和幼稚园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日本学前教育制度改革的两个转化契机进行了阐释,并以此为基础,描述了幼保一体化的动向以及综合设施(暂称)创办的历程、具体构想及其希望达到的目标,并对综合设施(暂称)的组织结构与具体制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9.
我对于幼稚教育是个门外汉,不配谈什么。各位既要我说话,我只有一件事向各位报告。此次我的老先生克伯屈先生来参观各国的教育,当然也来参观中国的教育;参观中国的教育,当然也来参观我们晓庄的教育。他对于我们中国的幼稚园有一个批评,我们晓庄自然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50.
正孩子初入幼稚园,"分离焦虑"、"陌生焦虑"接踵而至。他们的入园焦虑会有哪些?每个孩子的症状是否相似?有哪些特点?家里家外有哪些不同?在迎接新生幼儿入园之初,多是在孩子的哭声和家长的担忧中开始的。幼稚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