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黑龙江档案》2009,(5):F0002-F0002
9月27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由中国黑河市政府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主办,黑河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和黑河市档案局、爱辉区档案局共同承办的"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中俄双子城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大型纪实图片展在黑河举行。黑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宪军,市委副书记赵洪生,  相似文献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  相似文献   
123.
编辑工作是一项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专业素质.本文以“巴黎文丛”的编辑为例展开论述,通过剖析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文字加工整理、文章取舍选择和部门关系协调等问题,总结了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如何做好编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4.
台湾问题是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布热津斯基表示将按照"建交三原则"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但希望中方不公开批驳美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布热津斯基没有提出对台军售问题。中方表示只要美方不将不公开反驳其对台湾问题的声明作为前提条件,美方可以表达自己的希望,中方也会重申如何和何时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布热津斯基访华期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现实态度拉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5.
吴凡吾 《神州学人》2002,(12):43-43
今年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1977~1979年我在驻澳大利亚使馆任政务参赞,主管留学生工作。岁月流逝,往事联翩,回忆当年与在澳留学生相处情况,特别深切怀念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对我留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澳中友协南澳分会主席伯恩斯(Roy Baynes)先生。中澳建交后,根据两国教育部门协议,我国陆续派出好几批公费留学生,每批人数一二十人,学习时间一般是两年。除个别学理工的在澳科研单位进修、实习外,主要被分配在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英语。记得当时在堪培拉高等教育学院学习英语的留学生,开始时租用民房当宿舍,自己起伙…  相似文献   
126.
历史上中国与秘鲁之间的首次建交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即1874年中秘两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不仅是历史上中秘两国之间的首次建交,而且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第一次建交。  相似文献   
127.
潘敬国 《历史学习》2006,(12):24-24
中方在中英建交谈判中的方针原则是中方决策层根据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确立的。“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它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起,构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此基本原则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与西方国家建交  相似文献   
128.
中国与古巴建交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古巴作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古方很快派出党政领  相似文献   
129.
2008年,对于中日关系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30年前的8月1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在北京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日关系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如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一样,这一条约的缔结可谓来之不易——从两国在1972年正式建交开始,关于这一条约的谈判花了6年时间。  相似文献   
130.
中印两国确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亚洲和世界形势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挑战和威胁,对消除中印两强必相争悲观论调和担忧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承认,由于中印关系在两国建交后毕竟经历过重大挫折,双方之间存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基础需要继续加强,相互间的信任需要继续增进,以使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完善和成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