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作者细读了丁放教授《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一文后,有些想法,写出来,供参考.作者在"正始之音"含义的理解上,坚持自己的看法;仍认为陈子昂《修竹篇序》中所说的"正始之音"是指风雅诗;仍认为曹丕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对以上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2.
乱世呼唤英雄,建安时期是战乱的年代,形成了英雄崇拜的高潮。建安文人虽然普遍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但是真正具备英雄气质并作出英雄行为的,除了曹操再无他人。建安文人处在时代和个人命运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有着悲凉慷慨的心理体验,曹操心境的悲凉还基于他对战争的人道主义理解。  相似文献   
143.
《紫阳朱氏建安谱》(以下简称《建安谱》)是1982年春尤溪县文物普查时,从朱熹后裔朱培清家中发现的一部善本古籍,报送国家文物局后被列为该年度全国流散文物四大发现之一,新华社还特为此怍了专题报道。当时福建省图书馆尚无该书入藏(现藏为该书复印本),可见这是一部罕见的珍本,在文物性和学术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建安诸子在归曹操之前,与文学相关的交际活动大略可考的有以下数端:一、博览典籍,求教问学;二、避乱离乡,仕宦他主;三、异地相逢,为师为友。这些活动对其文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开阔了建安诸子的视野,加深子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切真挚的体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其二,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感兴之源;其三,使他们的文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5.
“慷慨”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慷慨”的产生,与“壮士不得志于心”,与崇尚个性风采,与我们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有密切的关系。“慷慨”有丰富的美学内涵,与豪放美、悲凉美、含蓄美等有内在的联系,并体现了一种审悲快感,令人味之无极。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建安文学”与曾操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建安文学”及曹操诗歌繁荣发展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47.
近年来关于建安文化的研究涉及文学、思想文化、政治哲学、音乐、体育、卫生等方面,其中以建安文学研究为主流.目前国内建安文化的研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二是研究者所在区域相对集中;三是研究者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处于分散状态.邯郸作为建安文化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开展建安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8.
中国诗歌史上,作为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而成为令人难忘的时代。对于建安风骨的大力提倡,首先有梁代优秀批评家钟嵘的《诗品》,之后就是陈子昂了,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相似文献   
149.
宋建军 《现代语文》2007,(11):36-37
《孔雀东南飞》是产生于建安时期(公元196年—219年)的一首民歌。它长期流传于民间,不断为人增饰,经六朝而写定,后被徐陵编入《玉台新咏》。从它问世以来,一直被人广为传诵,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光辉篇章,是长篇叙事诗的杰出代表。因为时代原因,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欣赏存在一些难以把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0.
建安时期 ,文人在表达爱情之时 ,在诗歌和赋两种体裁里 ,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一为隐讳 ,一为直露 ;一为揭示与爱情相关的因素 ,一为直接写爱情本身。本文认为其原因与诗和赋的创作传统有关 ,同时当时的时代特点也影响了文人们对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