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张威  王林 《科教文汇》2014,(29):95-96
建安贡茶在中国贡茶史上处于极为重要的阶段,就其内涵而言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安这一区域,另一方面是贡茶而非其他贡品,由于北苑贡茶在整个建安贡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典型性,故把北苑这一官焙单独拿出来,严密分析其历史演进过程,从而做到知微而见著,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建安贡茶整个体系的特点和特征;通过品种的演变得出其特点变化,从而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出了历史上建安贡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曹丕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在文坛上的地位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曹丕诗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3.
汉末动荡衰乱的特殊环境,促成了建安诗歌及其意象悲凉慷慨的独特风格,“三曹”诗即是其典型代表。三曹诗中的风意象继承了先秦两汉诗中风意象的悲情色彩,体现了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4.
胡筱潇 《收藏》2013,(10):26
人最难的就是做到对自我的超越。吴建安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当艺术家看到他们的前辈走到那样的高度后觉得自己还能再做什么?这即是一种对自己的超越。我们年轻的时候会做很多很傻的事,现在回过头来再也不会那样做了,那是因为看到旁边的人做了更高级的事,然后会感叹:能活到这种境界!只能仰视。这种实在的冲击力才是刺激我们不断去创造的动力。创造,是没有人逼的。  相似文献   
95.
在汉末动乱时代,曹操在长期军旅生涯中写下了二十余首诗。本文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对其中一些代表作进行了分析。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纷乱的社会现实,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和士兵的疾苦深表同情和怜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迫切要求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将昂扬的奋斗向上的精神与沉郁悲凉的心境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古朴苍凉、沉雄顿挫、慷慨激昂,具有振奋人心的悲壮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6.
建安时期,不仅文人文学品评日盛,而且文学观念日益明晰。这并不是文学发展的巧合,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文人的文学品评和文学观念是相互影响、彼此推进的。一方面文学品评规范和引导了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未来文学品评的走向,推动了文人文学观念的演进;另一方面文学观念又使文学品评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97.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作为“不朽之盛事”,具有扬名的功能,并主张以“诗赋欲丽”为途径来形成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从而取得文学实绩,达到扬名之目的。这既是他对文学特征的新认识,对文学功能、价值的新认识,也是对创作主体价值的新认识。他的主张与实践推动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98.
建安文人生活在汉末乱世之中,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柔敦厚的汉儒法统,而是极力张扬个性,离经叛道,表现出对汉儒传统的蔑视。但是叛逆的背后,建安文人却更奉行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承续,行走在叛逆与传统之间,体现出新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9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人诗的集大成之作,大抵为建安时期的作品。对丁《古诗十九首》中是否有汉代辞赋家枚乘的作品,历来学虽然多持怀疑的态度,但“《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人之手”已经被广泛接受。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说诗啐语》)由于这些诗歌的作姓名都已佚失,“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生平和相关资料,客观上使研究对诗歌的不同解读集中到了对诗歌修辞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上来。“诗无达诂”,但这并不与为诗歌寻求更为合宜的解读相抵牾。以《涉江采芙蓉》为例,通过对各家分歧的梳理,笔认为,对于该诗的解读应该能够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中肯的切入。  相似文献   
100.
吴传松 《学语文》2021,(1):34-35,45
【教学设想】《短歌行》是三国魏时曹操的一首四言诗,它沿用乐府旧题,继承乐府传统,但在思想上却一扫两汉时期的消极颓废,用急切的建立功业的渴望和高昂的政治理想取代及时享乐的悲观情绪。此诗语言质朴,气韵沉雄,悲叹中蕴慷慨,深沉中见昂扬,很好地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多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