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考试周刊》2015,(73):113-114
本文通过审视径赛运动的发展历程,拓展了径赛项目即"健身跑",并探讨了健身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长距离径赛记圈及动态成绩计算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Basic语言编程,实现长距离径赛项目中记录每个运动员的圈数,并随即排出比赛名次。为组织长距离径赛、记录径赛过程数据和排列比赛名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3.
黄智 《中华武术》2010,(7):22-24
发展运动员的素质是提高成绩的基础,科学选择训练手段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只有抓好这两个环节,才能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训练效果。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忽视柔韧素质训练,会导致运动素质之间不均衡的发展,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给今后的训练带来一系列麻烦。  相似文献   
34.
径赛成绩的好坏除了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智训练水平高低有关外,如何在田径竞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比赛战术也对径赛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田径比赛战术的分析,提出优秀田径径赛运动员为取得比赛的最佳成绩和名次必须具备的比赛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35.
解世杰 《灌篮》2021,(3):54-54
我校多年开展田径比赛与训练,但各田径队教练员皆为我校体育系学生,在组织训练期间使用的训练方法杂乱不成体系,没有结合科学理论以及运动员实际情况,加之训练时间有限等原因造成训练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将超等长训练训练法与高校训练相结合的实验,为高校田径队的教练员提供新的训练方法与新的训练思路。经过实验得出,受试者在实施九周超等长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的立定三级跳远和百米跨步跳等各项素质对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六十米跑、三千米跑的运动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6.
<正>体育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统计径赛项目的平均成绩呢?原始的手动计算方法虽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电脑进行体育成绩的统计也越来越普及。在日常工  相似文献   
37.
由于历史、经济原因,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径赛体能训练落后于田径发达国家多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存在诸多的困扰因素和各方面的问题,可谓困难重重,而且径赛项目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田径运动的突破方向,要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一定要加大体能训练的重视力度,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8.
运用文献资料法、程序编程计算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半径为36.5m标准半圆式400m跑道径赛场地进行了计算、分析、整理,旨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标准的400m跑道径赛场地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高校在训的60名男女短距离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表明,可从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协调灵敏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具体测试指标可包括150 m、60 m、30 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后抛铅球、10 s快速高抬腿等.同时,从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值来看,实践中应优先注重对60 m、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和10 s快速高抬腿等指标的训练.  相似文献   
40.
谭宏 《体育科学》2004,24(3):30-32
通过对运动员速度结构的测量以及运动员生理、生化动态变化指标的辅助应用,发现新评价系统可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的径赛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大规模的训练实践证明了新的系统仪器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快速简便等优点,大大克服了传统的跑速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