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言语交际活动反映出文化差异,而民族文化成因可以通过宏观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则主张天人相分;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人注重等级制度和中庸之道,而西方人张扬个性、崇尚法制,重视个人的价值和自由.因此一个重视均衡、对称、含蓄,另一个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心态与审美理想.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以得体性为归宿,不断调整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92.
修辞学是否以诚信为原则,也即是否纳入道德评价、价值评判,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修辞观,即“主诚”和“辞巧”。人们一般认为西方修辞学更重视方法与技巧,其实主诚派和辞巧派两种修辞观贯穿于东西方修辞学史。两种修辞观分歧的焦点在于对修辞学的性质、目的及用途的认识不同,同时也就必然涉及对表达得体性的界定问题。东西方主诚派的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深刻原因就在于重视修辞学的崇高目的,注重于修辞学的认知功能、沟通功能。诚信原则并非外加于修辞学的道德要求而是修辞学功能得以实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3.
武松有"花荣之雅"是金圣叹提出的观点,迄今未有人作过具体的论说。从小说文本的分析可看出:多面的武松确有与花荣相似的"雅",那是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人不知而不愠"的沉着从容的"雅量"以及言辞的得体。弄清这一点,对于更好地把握武松和花荣这两个人物形象、对于有效地纠正刘再复先生在《双典批判》中对《水浒传》、对武松的片面批判恐怕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4.
朱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45-48,53
具体分析了各种修辞原则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不同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目的原则是修辞活动基本层次的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出发点;美的原则是修辞活动高级层次的原则,是修辞活动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体原则是最全面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主体层次发挥作用;而合作原则在修辞活动中的适应性不是太强,是可以违反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95.
翻译讲究"信、达、雅"。"信"指意义忠于原文;"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对于初中生来说,做到"达、雅"难度比较大,但是,学生在认真分析语法与句法的基础上做到"信"则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96.
高考语用类试题,以其包罗之广、综合程度之高,令考生感到困惑。我们的“语用坊”则梳理了十年的高考试题,根据同一考点的不同形态,发现规律,指点迷津,力求在语用试题的高频考点和多元形态上拨云见日。所举试题在精不在多,用几道典型题拼成一幅全图,并佐以对应性的训练,以期举一反三。这一讲就让我们说说“语言表达得体”。  相似文献   
97.
探讨不同的称呼在医疗过程所起的作用。分析不同的对象对不同的称呼有时可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研究表明:得体称呼在融洽医患关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桂旭 《甘肃教育》2002,(10):27-27
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是教学模式两极分化:一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教法得体,使用新教材得心应手,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另有一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不是改革教学方法,而是靠拼时间、抓测试,教得单调学得被动,课堂缺乏情趣和凝聚力,造成“费时多、收效较差”的局面。要改变后者的现状,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实施英语课堂活动教学,创设交际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99.
《守财奴》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自入选教材以来,不论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少不了它,可以说是传统篇目了。我教授它已有三遍了,每次都觉着文中“父亲”这个称呼有点别扭,但每年教材还是这么写,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父亲”这个称呼是不得体呢?还是另有深意?“父亲”这个词,表明的只是血缘关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它是书面语,按照惯例是不能用于欧也妮称呼她父亲的口语中的。前几天,读李梵的《词语春秋》,其中有一篇《人前人后不相同——亲属称谓的面称与背称》,就把“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00.
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习惯于在网上发表言论的这一群体已经将四六级考试的种种弊端“揭批”得体无完肤,现在比较权威的主流媒体也开始对四六级英语考试提出种种质疑和探讨,腔调与网上论调如出一辙。个别言论还上升到了“民族尊严”,“捍卫中华文明传统”的高度,举凡涉及此类崇高话题的,大半背后总有些名不副实和热血偏激混杂在里面。近日看了南方网转载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怎么成了众矢之的》,实在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