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7857篇
科学研究   684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22篇
综合类   469篇
文化理论   175篇
信息传播   4705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1719篇
  2013年   1599篇
  2012年   1698篇
  2011年   1215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是,没有被报道之前的事实是自然的存在,被报道之后的事实就变成言说的事实了。从“自然”到“言说”的转变过程中,媒介除了要追求事实的还原性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同样的内地禽流感疫情事实,内地《人民日报》,香港《东方日报》,台湾《中  相似文献   
42.
陈力丹 《声屏世界》2004,(10):21-22
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节目,《法治在线》与其他台的同类节目相比,给人一种相当充实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节目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第一部分“第一现场”.以新闻纪实的手法讲述一个法治战线新近发生的故事,给人以生动的感性接触;第二部分“法治聚焦”,通过主持人与法律专家对话的方式.阐释其中的法律问题或法律认识。给人以理性的启发:第三部分“互动地带”。围绕刚刚阐释的法律问题或道德认识.由特聘律师进一步回答具体的问题.解决各种操作层面的现实问题。层层递进.传播效果要比单纯地通过片断的案例讲道理要好。  相似文献   
43.
广播电视语言是遵循广播电视规律的传播手段,也是广播电视语境制约下的语体现象。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广播电视的语境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一成不变地沿用旧有的语体形式,就显得不太适宜。我们的传播手段也就因此而受到了一些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努力寻觅广播电视多种语体的传播规律,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4.
汤普逊曾区分过三种传播的互动类型:一种是面对面式互动(face-to-face interaction),在这种互动形式之中,符号具有多样性的符号提示和对话性,指向特定的他,传播双方处于一个场景中,共享同一个时空参照系统;第二种是中介式互动(mediated interaction),这种互动形式以纸张、电子链接、电子脉冲等传播技术为中介互动,符号同样具有对话性并指向特定的他,  相似文献   
45.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话语研究教授托伊恩·A·梵·迪克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他认为,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或文化事件的报道”。并且说“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他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新闻内容本身就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如果新闻命题要被接受为是真实的或可能的,那么就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来增加它们的真实性或可能性。”①在现实的新闻话语的言说过程中,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新闻传播者往往要考虑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一些策略性手段…  相似文献   
46.
博客:话语自由的双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颖 《新闻爱好者》2005,(11):43-43
2005年7月7日,伦敦城发生了恐怖爆炸事件,各国媒体对此事件纷纷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是,令传统媒体记感到压力和尴尬的是,报道最早的一批近距离的现场照片不是来自他们,而是来自普通民众,这些爆炸案的目击纷纷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所见和抢拍的照片。  相似文献   
47.
人为什么穿衣服?原始目的当然是为了遮羞和御寒。而当人类进入社会形态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建立与分工,穿衣服越来越超出了它的原始意义.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像qq秀这种虚拟服饰。如今在服饰的穿着上形成了一套规则,它表明了具体的身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则的形成从何而来?(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这本书或许给出了某些答案。  相似文献   
48.
《出版参考》2005,(6):1-1
我们每天有无数倾听和阅读的机会,被无数的声音告之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对这些声音感到如此的熟悉,好像它们是从我们自己身体里发出来似的。在消化和重现这些声音的过程中,惯性式的思维方式使大多数人感到稳定而从容,没有人诉说隐匿在黑暗中的不适。但是,当话语格局开始包容个体不同声音的时候,当主流话语不断展开与民间话语的对话的时候,  相似文献   
49.
在许多教学研讨活动中,主办方经常会设置一些对话互动环节,为教师和专家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在经历了多次这类活动之后,我注意到有些教师的话语方式非常有意思,仔细品味,会发现其中的“多重味道”。其一,词不达意,偏离议题。有些教师发言,客套话过多,不看时间,不顾主题,感谢了主办方,又要表达对名师的仰慕,还要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开心等,拉拉杂杂十几分钟,全然不觥人感受。  相似文献   
50.
我国政务微平台的职能定位经历了从政务公开的平台到社会治理工具的变迁。2010年以来,研究者从关注自媒体的技术属性转向关注其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网络的社会属性。研究焦点问题包括政务微平台与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关系研究和政务微平台运作机制研究。但单一的"行政效能"研究视角已经很难进一步从学术角度解释媒介化社会情境下,多元治理主体如何参与社会网络治理的现实问题,包括协同视角在内的更加多元的学科视角将有助于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