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817篇
科学研究   126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5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猛 《中国索引》2006,4(2):19-22
宋代晁公武的《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以下简称《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在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2.
2006年1月26日,阳光明媚,和风拂面。值春节前夕,《重庆出版社》编委会副主任李书敏带领编纂人员,受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汪俊的殷殷嘱托,代表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出版志》编委会,慰问了部分积极为志书提供资料的沈宗香、张拱卿、唐秉彝等同志。  相似文献   
23.
《十道志》是唐代地理总志,早已亡佚,存世者仅有清人辑佚之作。今于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中又寻得其不同于辑本之佚文若干,可为《十道志》辑佚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4.
1995年8月,我奉命兼任<萌芽>杂志主编.那时候,文学已经走入社会边缘,众多文学刊物销量剧减,曾经有过的发行几十万份的风光变成了遥远的、梦幻似的回忆.创刊40年的、具有全国影响的<萌芽>也只能发行1万多册.这个发行量在文学杂志中还算是不错的业绩,但对于一本自负盈亏的杂志来说,绝对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就像濒临破产的企业,每个月都要为下个月的员工工资发愁.  相似文献   
25.
古人云:“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钦鸿先生就是一位固志不倦的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和东南亚华文文学专家。他有计划地把两者的研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近年来,他倾情关注的重点仍在新马华文学上。他从新马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入手,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他认为,“新马华文学  相似文献   
26.
《隋书·经籍志》在著录体例上的创新之一是注明书籍的存亡。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 ,加之《隋书·经籍志》修撰时面临特殊的客观条件 ,《隋书·经籍志》通过“有”、“等”、“各”、“并”等体例的运用著录亡书。  相似文献   
27.
魏小虎 《中国索引》2004,2(4):55-56
近日因在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参与整理馆藏古籍,需要经常使用《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杨廷福、杨同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以下简称《索引》),同时,在经眼一些较为珍贵的清代稿本、抄本时,发现其中不乏可以增补《索引》的第一手材料,现特搜集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8.
《出版视野》2004,(5):41-41
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公园的大观楼上,悬挂着一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  相似文献   
29.
郎菁 《图书馆杂志》2005,24(10):64-69,36
清乾隆时被列入四库禁毁书目的,有陕西人所著三部诗文集:《溉堂集》、《槲叶集》和《弱水集》。其作者孙枝蔚、李柏、屈复,是清初陕西诗坛的中坚人物,其中孙枝蔚、李柏在遗民诗界也享有盛誉,屈复虽生于清初,因其同样强项不屈的民族气节,也被误归入明遗民,同出一脉的反清思想是三部诗集遭禁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0.
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变化越来越大,甚至我们经历不久的“日子”也迅速成为历史,在时代的匆忙中,人们很容易“失忆”。或许是为了对抗遗忘,有关往事的书也越来越多——拿到刚刚出版的《红底金字——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才使人悚然一惊:“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竟然已成“历史”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