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鲍照《芜城赋》在题材上虽与传统京都赋相近,却采用游览类赋作的笔法,以一座历史古城的兴衰来抒写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悯情怀,远远偏离了传统京都赋的儒家颂刺精神。萧统《文选》把它当作游览赋看待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而清人陈元龙《历代赋汇》视之为都邑赋,则不免拘于形迹。正确看待萧、陈二氏在此一问题上的分歧,有利于读者正确理解《芜城赋》的文体特色和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32.
尹环 《考试周刊》2012,(62):22-22
杨绛先生的《老王》以作者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这个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本性的纯朴善良,平淡的文字中深含的礼赞悲悯情怀和批判精神足以涤荡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3.
曹文轩的“苦难和少年成长主题”小说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而揭示曹文轩小说中的双重叙事者以及体现在文本中的双重叙事声音,并探讨这种双重叙事声音的复调特征及其意义是曹文轩小说研究的另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4.
萧红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于她总是能在创作中保持一种独特的平衡,这种平衡与其说是源于写作的技巧,不如说是出于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和人类的悲悯。在萧红的创作中,这种平衡艺术突出地表现为个体经验和人类命运的交织,以及嘲讽和悲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5.
体育悲剧报道,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活动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悲剧意味的事实所作的报道.体育悲剧报道的根源在于体育事实本身的悲剧性,而体育事实本身的悲剧性又源于人与自然的冲突性、体育竞争的残酷性和体育的政治性、象征性,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性格等因素.根据在受众内心引发的情感感受的差异,体育悲剧报道可以划分为悲壮性、悲悯性、悲愤性三种类型.体育悲剧报道在唤醒人的生命力感,宣泄情绪、净化心灵,提升体育报道内在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6.
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上海,商品经济加速发展,惟利是图取代了传统价值观念。《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物质虚荣放弃了快乐幸福,从此走入黄金枷锁的桎梏,由理智走向疯狂。七巧是整个现代社会的病症,张爱玲以悲悯眼光从凡人日常事入手,一反英雄主义的伟大,以其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关怀着人类精神状态的终极处境。  相似文献   
137.
灾难与悲悯     
灾难,在我们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国度里,不知留下了多少疮口,不断愈合又不断崩裂,而每一次的崩裂都能让整个民族的神经为之震颤。每一次灾难来临,它都能唤起潜藏在国民内心深处积淀已久的悲悯之情,这种悲悯之情继之又聚变成抗拒灾难的层层精神巨浪,持久而坚韧。这种作为民族整体的集体无意识不知多少次让外邦歆羡,令异域惊叹。  相似文献   
138.
苏童的短篇小说《刺青时代》讲述了其小说地理图志之一的“香椿树街”上残疾少年小拐的成长故事,通过对其所经历的成长苦难的刻画,苏童将一个有着怪异灵魂的孤独少年形象铺在读者眼前.本文试图从“自我认同”的角度探讨苏童作品中少年孤独产生的原因,同时将其少年系列小说中常见的“少年恶”理解为一种孤独的外化表现形式,并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小拐成长中遭遇的孤独,引申出作者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对异类少年青春血气的动容以及对其艰难成长岁月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39.
正前不久,我才有时间阅读杜若男的短篇小说《深蓝》,这篇文稿还是上学期她当时的语文老师李柯推荐给我的,因为诸事繁杂,一直没有来得及看。一口气读完之后,我后悔没有抽时间早一点看到它,没有早日领略这份欣喜;又庆幸没有错过  相似文献   
140.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