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693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02篇
综合类   155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听到同学们反映,对一些同根不同型的形容词难以把握.在此拟就在<大学英语>中出现的以-ble和-ive,-ble和-ful,-al和-ive及-ic和-ical结尾的四组同根形容词作以比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以肥皂液为对象分析了两亲分子自组装过程,给出了胶束形成的临界浓度公式;进而研究了两亲分子形成的液晶相,指出溶致液晶的形成同时要具备浓度和温度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73.
辛弃疾是中国词坛大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他创作态度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他“语拙意则真”的创作主张更是了解得不够深入细致。从史的角度并结合辛弃疾的某些农村词我们不难看出他反对矫情,主张情真语真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74.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突出强调一个“情”字,提倡道德教育要关心人的情感,要求道德主体从自己的内心体验,过渡到体贴对方的心情;强调道德主体“自德”精神和行为,对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言尽意”是古人一直追求的目标。孔子提出“辞达而已矣”的命题,开启了后世对“言尽意”问题的广泛探讨。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从哲学上发挥了孔子的思想,紧紧抓住名与物、言与理的统一表达自己的言意观,非常强烈地冲击了玄学家的“言不尽意”的诡辨。范晔开始从言与意统一的立场出发提出言与意的等级与轻重问题,实现了“言尽意”由纯粹理论问题向实践问题的转变。此后,杜牧强调“辞愈朴而文愈高”;苏轼追求语言的平淡,强调“了然于心”;李东阳从审美创造和接受这两个角度论述“言尽意”的意蕴;恽敬把辞达与作者的心、神、气、知联系起来;以及古人对声律与表意的关系的认识,等等,都是“言尽意”理论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6.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77.
78.
中国美术的审美特色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它是和中国人的哲学观紧密相连的.这个审美特色缘起于诸子百家时期,在以后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又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思想,在各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定型,并在我国封建时代中到达了高峰.近代西学的进入给传统的审美思想带来了强劲的冲击,但百年的中西文化碰撞还没能让中国的审美特色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画的审美精神仍然是立足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发生变化的只是具体的技法.  相似文献   
79.
声化学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声化学发展历史的回顾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 旨在探讨声化学在化学反应方面的应用, 揭示其极具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80.
望文生义?     
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这一点只要看中英文里“狗”的引申意就明白了。而不了解文化背景交流中就容易闹笑话。本期Careful就来看几个容易望文生义的语言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