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461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39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2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狄金森是对美国诗歌有重大影响的女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描写诗人们很少触及的诸如死亡这样的主题。在她的诗中 ,死亡就是永生。而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 ,缘于她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52.
意境余论     
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要有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而象外之象与言外之意有层次上的差异。言外之意体现意象之间的虚实关系。而象外之象是意象内部的虚实关系建立之后的结果,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是意境的完善体现。  相似文献   
53.
英文手机短信分为文学体和非文学体两大类。依据接受美学理论,手机短信文本的意义是一种动态生产物,具有开放性和召唤结构。收信人在阅读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发挥想象力去填补“空白”,从整体上理解接受原文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格式塔意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理解、接受原文信息,并进行格式塔意象再造,然后,最大限度地再现短信原文的韵律美、形式美、形象美、修辞美、模糊美和幽默美。  相似文献   
54.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5.
意象与题材结合的三个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的本质就是原型,它与题材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心理联系和价值结构关系,这是艺术生成的根本心理依据。意象与题材结合有三种方式:投射、幅射和模式;从文本生成看,体现为本体性意象到典型情境、再到核心意象的艺术生成过程。这是意象叙事功能研究的深层命题。  相似文献   
56.
很多人一提到《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往往会强调阐释这个“义”字,这无可厚非,但很少有人说到桃园结义为何在桃园,就是偶尔提到也是只考证它是否真有其事,还是一种巧合。据说桃有图腾圣物,爱情,驱病祛邪逐鬼,助人成仙,吉祥如意,仙寿,兄弟友谊,仙境,理想社会,帝王宫殿等诸多意义,笔者不强调它的真实与否,只是从文化角度来说明桃园结义在桃园的渊源,以及其对读者理解《三国演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在诗人的笔下,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不同,月体现了不同的意蕴,可以是爱的使者,可以是乡情、亲情、家国情的纽带,也可以是高洁志行的寄托、历史的见证人和优美情境的创设者.  相似文献   
58.
汉代淮南王国定都寿春,在文化学术和辞赋创作上均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这一特定地域的思想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又孕育出较为固定的诗歌意象及文化内涵,在许多唐代诗人笔下均有出现,值得深入考察。其中,淮南王刘安及八公所代表的丹药意象、淮南小山《招隐士》所提炼的桂树与春草意象、《淮南子·说山训》“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所导源的“淮南木落”意象,在唐诗中出现频率最高,集中展示了唐人求仙、隐逸、怀人、悲秋、伤逝等复杂的情感内容。  相似文献   
59.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透过一个个以“欲望“”暴力“”抛弃”为象征的具体事物的寓言式描写,创造了生命与死亡的整体性隐喻。选取小说中的意象,分析具体的文本,发现作者是将所有意象置于“呼喊”这一核心意象之下,以此传达出生命与死亡的抗争和对立,以及温和表面之下流动着的孤苦无应与恐惧无助。  相似文献   
60.
虽然中学诗歌教改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诗歌仍然在学生和教师当中不受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方式。文章尝试运用比较文学的基本理念改革诗歌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的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视阈中来审视诗歌,这样势必会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