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4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鹿鼎记》中的市民话语与消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鼎记>中有金庸精心构筑的两套叙事话语.一是以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历史主义为主题的宏大叙事,一是以消费主义、趋利避害的实用意识为主题的市井话语.通观全书,后者无时无刻不形成对前者的消解.前者主要以陈近南为代表的传统英雄人物完成叙述,后者则是以韦小宝来完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作为叙事者直接登场以第一人称身份对历史进行了解构.在这样的解构中,无不表现出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市民文化的大狂欢.  相似文献   
992.
张岱的《陶庵梦忆》是一幅江南民间风俗画,其中戏曲卷最为精彩。它对张氏家班、朱云莱家班、阮圆海家班等士大夫家班和民间戏曲活动的描写,透露出晚明时期中国江南戏曲发展的生存状态。当时从剧本作者、舞台演员到台下观众三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为戏曲兴盛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戏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元杂剧水浒戏对小说《水浒传》影响的一个方面体现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但二者在对家庭女性形象的角色安排与感情态度、水浒英雄与家庭女性的关系设置、对待家庭生活的态度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是由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在主题思想、文学体裁、形成背景及受众对象四个方面的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4.
清朝建立后,具有满族特点的体育项目被带到了中原,冰戏即是其中的一项.冰戏运动在皇宫贵族的推动下得以兴盛,同时也流传到了民间,并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95.
摔跤运动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发展,甚至连摔跤的称呼也多次改变,要了解摔跤运动,有必要做一次客观的梳理。本文综合历史文献,经过大量遴选和参照,系统而简明地勾勒了摔跤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96.
作为我国现知最早流行于世的博戏,六博之戏相传为老子所创,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道具。并且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出土文物的参考得知,六博之戏最早在商代出现,且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时在民间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997.
《三国地戏书》是安顺地区屯堡民众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而来的地戏说唱本.作为民间文学文本,其叙事特色主要有三点:1、叙事节奏张弛有度;2、叙事结构简明、剧情主线突出;3、以典型场景和套语编织故事.这三个叙事特点使该说唱本很好地契合了当地口头文化传统和当地民众的文化趣味.  相似文献   
998.
巴陵戏是岳阳民间艺术的瑰宝,近四百年来,有无数艺人前赴后继,为巴陵戏剧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周扬声即是现代巴陵戏的领军人物。本文从"苦难的童年"、"难解的情结"、"求索的楷模"、"敬业的典范"、"传承的人梯"诸方面进行探讨,从而确立其领军人物地位。  相似文献   
999.
地台戏流传于山西省临猗县角杯乡吉家营村,是吉姓子孙为祭祖酬神而设的仪式演剧形态,共34出剧目,以武场见长,属于"家戏"范畴。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与地台戏产生有关的军屯制度、迎神赛社和民间歌舞等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地台戏在吉氏一族由军而民转变过程中的产生历程[1]。  相似文献   
1000.
湘西阳戏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践主体是亿万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其来源广泛受到湘西多民族文化影响,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与其周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了湘西人民的审美情趣,弘扬了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