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98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多是在一个虚设的情境中,展现一个体现劝惩性讽喻主题的故事,其最大的叙事特点是情节新奇曲折,引人入胜。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经验,常用正反转换、峰回路转、同异对比、以心造物等技巧来构造情节,以达到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42.
崔护故事首见于唐诗《题都城南庄》,后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将其本事衍为故事,宋代更是产生了关于崔护戏的杂剧雏形,至金元时期的崔护戏已经有了多个剧种。从崔护戏的缘起讲起,以不同时期崔护戏演变的不同剧本为例,通过具体作品版本的的变化来分析不同时期崔护戏的流变情况,这对崔护戏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3.
"非遗"传承是一项巨大工程,它所面临的的问题同样庞杂。身处互联网背景下的"指阅"时代,超速的信息传递给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契机。作为"非遗"名录之一的青塘"武当神戏",可以利用诸多契机,也势必应对多种挑战。  相似文献   
44.
衡东影子戏以它奔放热烈的气质、多变起伏的音调、酣畅淋漓的表演,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它的音乐语汇非常丰富,文章将从唱腔唱词、锣鼓音乐、演唱风格等方面来阐述其音乐风格与特点。  相似文献   
45.
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46.
教学艺术是高职教学之魂,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思维,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影响高职教学艺术的各种因素,以及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等层面,就如何形成高职教师的教学艺术进行探讨,以使高职教学中遇到的诸多瓶颈问题能够解决。  相似文献   
47.
以采自通化县兴林镇朝阳林场修正返魂草生产基地的返魂草实生苗为试材,采用砂培法对返魂草进行缺氮培养,并检测有缺素表现时植株内氮含量.结果表明,返魂草缺氮时,植株生长受阻,老叶首先出现黄斑,黄斑逐渐扩增至整个叶片,至叶片全部枯黄,并且生长点干枯,严重时死亡;随着缺氮培养时间的增加返魂草体内氮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8.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变化最小的一种制度,也是影响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一个社会化变量。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上,以"状元"为题材来演绎人物故事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当属京剧。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大大丰富了历代剧作家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并延伸了"学而优则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古老的戏剧舞台拓展了科举的表现形式,再现了科举制度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达到了延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